单选题

唐代高僧慧能把印度佛教中国化,创立禅宗,他的《六祖坛经》是中国人写的唯一被尊为“经”的佛教典籍,被译成多国文字,流布五大洲。这表明()

A吸收外来文化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唯一基础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C伟大人物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D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发展本民族文化要批判继承传统优秀文化,面向世界,博彩众长,积极借鉴学习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A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B错误;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不是伟大人物,C错误;“唐代高僧慧能把印度佛教中国化,创立禅宗”体现了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答案为D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
相似试题
  • 中国唐代高僧玄奘,于公元627年8月从长安出发,长途跋涉5万余里,于631年10月到达摩揭陀国佛教学府那烂陀寺学习。645年2月,回到长安。下图为玄奘取经路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单选题查看答案

  • 中国唐代高僧玄奘,于公元627年8月从长安出发,长途跋涉5万余里,于631年10月到达摩揭陀国佛教学府那烂陀寺学习。645年2月,回到长安。下图为玄奘取经路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单选题查看答案

  • 中国唐代高僧玄奘,于公元627年8月从长安出发,长途跋涉5万余里,于631年10月到达摩揭陀国佛教学府那烂陀寺学习。645年2月,回到长安。下图为玄奘取经路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的根本途径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一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单选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