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本题共包含 3 个小题

【材料一】

——摘编自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政体”这个名词的意义相当于“公务团体”,而公务团体即是每一城邦“最高治权的执行者”,最高治权的执行者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少数人,又可以是多数人。……政体(政府)以一人为统治者,凡能照顾全邦人民利益的,通常就称为“王制(君主政体)”。凡是政体以少数人,虽不止一人而又不是多数人,为统治者,则称“贵族(贤能)政体”。……以群众为统治者而能够照顾到全邦人民公益的,人们称它为“共和政体”。……僭主政体以一人为治,凡所设施也以他个人的利益为依托;寡头(少数)政体以富户的利益为依托;平民政体则以穷人的利益为依托。三者都不考虑城邦全体公民的利益。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材料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简答题1

据材料一,指出亚里士多德在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

正确答案

提出逻辑学上的“三段论”,首次对科学进行分类。

答案解析

简答题2

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对“政体”的分类情况。说明他分类执行的标准。判断古希腊著名城邦国家雅典践行的是哪一种政体?

正确答案

分类: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标准:执政者的人数;维护的利益群体。共和政体(或民主政体)。

答案解析

简答题3

谈谈你对材料三这句话的理解。

正确答案

尊师,不盲从,敢于独立思考。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场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太平天国一点进步意义也没有。 ——马恩全集第15集《1860·中国纪事》 材料三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请回答: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场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太平天国一点进步意义也没有。 ——马恩全集第15集《1860·中国纪事》 材料三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请回答: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场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太平天国一点进步意义也没有。 ——马恩全集第15集《1860·中国纪事》 材料三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请回答: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一: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国语·齐语》 材料二: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三:苏州东城比户习,“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清《长洲县志》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一: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国语·齐语》 材料二: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三:苏州东城比户习,“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清《长洲县志》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一: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国语·齐语》 材料二: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三:苏州东城比户习,“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清《长洲县志》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一: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国语·齐语》 材料二: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三:苏州东城比户习,“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清《长洲县志》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一: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国语·齐语》 材料二: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三:苏州东城比户习,“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清《长洲县志》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一: 材料二:吾国自通海以来……自乐观者言之,倘无甲午(中日战争)庚子(八国联军侵华)两次之福音,至今犹在八股垂发时代。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一: 材料二:吾国自通海以来……自乐观者言之,倘无甲午(中日战争)庚子(八国联军侵华)两次之福音,至今犹在八股垂发时代。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