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本题共包含 6 个小题

积极的财政政策 我国从1998年开始,改变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从本质上考察,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属于扩张型财政政策,但不是一般的扩张,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特殊的扩张型财政政策.所说特定环境是指我国1996年国民经济实现“软着陆”之后,1998年,社会供求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一形成有效需求不足.并且,在1996年到1998年7月,六次降低利率效果不明显的条件下,采取的以财政政策为主的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
我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具有下列特点:
一是中央政府为调节经济总量和结构,而采取的特定范围的扩张型财政政策,其范围是以国家财政投资为主体的经济拉动,地方财政应确保收支平衡,不得层层扩张。
二是主要扩张手段为发行国债、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以刺激经济增长,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的双重手段的扩张型财政政策。
三是具有明显生产性特征的扩张型财政政策,以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直接促进经济增长,不同于发达国家增加公共物品支出,间接促进经济增长。 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有条件的,综合考察有四条:
(1)社会总供求失衡,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较慢。这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在有效需求不足,消费又难以启动经济时,才需要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
(2)财政收入基础好和财政赤字不过大.这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客观基础和前提条件。因为国家财政收入没有一定基础,财政赤字已很大时,没有资金可投,无法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3)国债规模合理.这也是制约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基本因素。因为增发国债是有客观限制的,如国债规模已过大,就无法靠发行国债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4)增加投资的物质资源约束.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必须耗费一定的物力、人力资源,如果没有这些条件,积极财政政策不会发挥作用。
总之,具备上述条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上述条件变化了,就要改变或淡出积极财政政策。因此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应该是一项中期政策,从1998年开始,到“十五”计划的中后期逐步淡出为止。

简答题1

什么是财政政策?

正确答案

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

答案解析

简答题2

财政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调节社会的总体需求的?

正确答案

调整支出和收入的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是: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改变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税收和公债。
(1)政府购买支出。其规模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增减。在总支出水平不足、发生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提高支出水平增加社会整体的消费和投资需求水平,扩大就业和生产,以此同衰退进行斗争。反之,当总支出水平过高、引起通货膨胀时,政府可以采取减少购买支出的政策,降低社会总体需求,以此来抑制通货膨胀。
(2)政府转移支付。它能够通过转移支付乘数作用于国民收入。一般来讲,在总支出不足时。失业会增加,这时政府应增加社会福利费用,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水平,社会有效需求因而增加;在总支出水平过高时,通货膨胀率上升,政府应减少社会总需求水平。
(3)税收。税收同样具有乘数效应,既可以通过改变税率来影响国民收人,也可以通过变动税收总量来影响。一般说来降低税率、减少税收都会引致社会总需求增加和国民产出的增长,反之则相反。因此在需求不足时,可采取减税措施来抑制经济衰退,在需求过旺时可采取增税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
(4)公债。公债发行既可以筹集财政资金,又可以通过公债的发行与其在资金市场的流通来影响货币的供求,从而调节社会的总体需求水平,对经济产生扩张或抑制性效应。

答案解析

简答题3

解释补偿性经济政策。

正确答案

虽然各种自动稳定器一直在起作用,但作用毕竟有限,因此,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实行补偿性财政政策。当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反之,当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前者称为扩张性(膨胀性)财政政策,后者称为紧缩性财政政策。

答案解析

简答题4

根据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如何安排年度预算。

正确答案

根据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政府就不能用财政预算收支年度平衡的观点来安排年度预算,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当存在通货紧缩时,政府应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在财政预算中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反之,有意安排财政盈余,以消除通货膨胀。这是对原有的财政平衡预算思想的否定,被称为功能性财政,它主张预算目标不应是追求收支平衡,而应是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答案解析

简答题5

简述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机制。

正确答案

自动稳定机制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冲击的机制,能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财政制度本身就具有自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下述三项制度得到发挥:
(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经济衰退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从而可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反之.繁荣则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高的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上升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上升的幅度,从而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2)政府的转移支付。当经济出现衰退与萧条时,失业增加,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开支就会相应增加,这样可以抑制人们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下降,从而增加生产和就业,使经济走向复苏。当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和其他福利费支出也会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政府依照农产晶价格维持制度,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晶,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水平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这时政府限制农产品价格上升,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从而也就减少了总需求的增加量。

答案解析

简答题6

简述实施财政政策的效果。

正确答案

实施财政政策的效果从两个方面可以进行说明:
(1)财政政策通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影响利率、消费、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①当实行减税时,一方面可以刺激消费需求增加,从而增加生产就业,使国民收入增长,但同时会使利率上升,从而减少私人投资,减少国民收人增长的幅度。
②当实行增加政府支出时,一方面使消费增加,扩大生产就业,促进国民收入增长,但另一方面使利率上升,减少私人投资,使其对国民收入的促进作用减弱。
③当对私人投资实行补贴时(作为前两政策的辅助),可以直接刺激私人投资增加,减少前两政策中由于利率上升而使投资减少的影响。
(2)影响财政政策效果的因素。
①挤出效应。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为弥补赤字进行的举债行为会驱使实际利率的上升。实际利率上升会减少消费者对利率反应敏感的物品的购买,会推迟对投资晶的购买;同时,利率的上升会使汇率上升,引起净出口下降。经济学家把政府支出对私人支出和净出口的这种影响称为挤出效应。如果把财政政策转化为紧缩性的政策,将会挤入私人支出,即产生挤入效应。因此,财政政策的约束力至少部分地被挤出、挤入效应抵消,并不像凯恩斯主义所描述的那样有效。
②其他因素的影响。首先是时滞,其次是不确定性,例如乘数大小难以准确地确定、在财政政策发生效用前,总需求特别是投资可能发生戏剧性的变化等。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我国商品市场供过于求有所缓解 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2003年2月1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分析,2003年上半年,我国供求平衡的商品数量将比2002年下半年提高1.5%,改变了连续几年供过于求持续上升的局面,供大于求突出的矛盾有所缓解。 2003年上半年主要商品供求情况排队分析报告,对600种主要商品进行了排队分析。结果显示,尽管大部分商品从全国范围内,从总体上仍供过于求,但程度开始明显下降.供过于求的商品中有70%,其中,在30%以上的市场上供求平衡,分别比去年初提高20%和15.6%。在一些区域市场特殊时期,求略大于供的商品也有所增加。 报告分析,600种主要商品中供过于求的商品513种,占85.5%,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粮食、使用植物油、棉花、燃料、钢材、轿车等类商品供求基本平衡,糖酒副食、农副产品、穿着、文化用品、加电等类商品供过于求的程度有所缓解。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我国商品市场供过于求有所缓解 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2003年2月1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分析,2003年上半年,我国供求平衡的商品数量将比2002年下半年提高1.5%,改变了连续几年供过于求持续上升的局面,供大于求突出的矛盾有所缓解。 2003年上半年主要商品供求情况排队分析报告,对600种主要商品进行了排队分析。结果显示,尽管大部分商品从全国范围内,从总体上仍供过于求,但程度开始明显下降.供过于求的商品中有70%,其中,在30%以上的市场上供求平衡,分别比去年初提高20%和15.6%。在一些区域市场特殊时期,求略大于供的商品也有所增加。 报告分析,600种主要商品中供过于求的商品513种,占85.5%,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粮食、使用植物油、棉花、燃料、钢材、轿车等类商品供求基本平衡,糖酒副食、农副产品、穿着、文化用品、加电等类商品供过于求的程度有所缓解。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我国商品市场供过于求有所缓解 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2003年2月1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分析,2003年上半年,我国供求平衡的商品数量将比2002年下半年提高1.5%,改变了连续几年供过于求持续上升的局面,供大于求突出的矛盾有所缓解。 2003年上半年主要商品供求情况排队分析报告,对600种主要商品进行了排队分析。结果显示,尽管大部分商品从全国范围内,从总体上仍供过于求,但程度开始明显下降.供过于求的商品中有70%,其中,在30%以上的市场上供求平衡,分别比去年初提高20%和15.6%。在一些区域市场特殊时期,求略大于供的商品也有所增加。 报告分析,600种主要商品中供过于求的商品513种,占85.5%,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粮食、使用植物油、棉花、燃料、钢材、轿车等类商品供求基本平衡,糖酒副食、农副产品、穿着、文化用品、加电等类商品供过于求的程度有所缓解。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