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本题共包含 2 个小题

材料1
自有历史记载以来,我国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与灾害抗争的历史。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不仅战胜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妥善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还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等经济社会领域的风浪。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考验降临华夏大地。肆虐的“非典”疫情,使得那一年的春天躁动不安。成千上万的医务人员冲上抗击“非典”的最前线。
面对严峻疫情,党和政府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胡锦涛总书记多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政治局会议,及时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向全党发出坚持“两手抓”、夺取“双胜利”的号召。国务院先后召开十多次常务会议,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重要防治措施,制定并公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将防治工作纳入依法、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
材料2
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应对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对策,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极强的重大举措。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成立应急预案工作小组;2005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突发事件应对法;汶川地震5个月后,国家立法机关修订防震减灾法,提高学校、医院的抗震设防标准,并对应急救援机制、过渡性安置、灾后恢复重建等作出相应调整。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范,我国防灾减灾工作发生着深层变革。“以前人们对灾害的重视不够,认为灾害是不能预防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卢耀如说,“这些年最显著的变化是,从国家到普通百姓,大家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普遍重视。”
材料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重创中国大地。
面对严重的灾情,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迸发出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伟大力量,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创造了人类历史的伟大奇迹。北川老县城在大地震中被夷为平地,2万多居民只有4000余人劫后余生。作为异地重建的县城,北川新城的建设,牵动着党中央领导的心。新县城选址安昌镇以东约两公里处,取名“永昌”,寓意新北川和全国一样永远繁荣昌盛。经过建设者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奋战,2011年4月20日一早,巴拿恰商业街在永昌3万多居民的欢笑和泪水中开启。直到午夜,这里仍然水泄不通……
北川新县城的建设只是“5·12”大地震中,灾区浴火重生的一个缩影。三年中,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在13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完成城镇再造,为2000万受灾民众重建家园,让破碎的山河重现勃勃生机。
在接下来的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面前,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紧急应战,风雨同舟,以惊人的勇气和力量,夺取了一次次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材料4
2008年年末,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受到重创,国外订单骤降,大量企业开工严重不足,失业人数增加……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就在当年年底两个月的时间里,胡锦涛总书记三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果断制定和推出重大举措。判断之准、速度之快、力度之大,世界为之瞩目。
在准确研究判断形势的情况下,党和政府及时出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揽子计划。果断及时、灵活有效地应对,迅速扭转了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的趋势。2009年,中国经济出现了令人惊叹的“V”形反转,在全球率先实现回升向好。
材料5
鉴于利比亚内乱局势不断升级,中国驻利比亚公民的安全受到威胁,中国政府准备分批撤出在利比亚工作的中国人。据法新社2011年2月22日报道,此前有1000多名在利比亚务工的中国建筑工人在工厂遭到打砸抢之后,不得不逃离工厂,步行前往首府的黎波里。
据路透社援引中国媒体报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指示“全力保障中国驻利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中国外交部网站上发布的一条通知称,国务院决定成立应急指挥部,立即采取派船、派飞机等措施展开撤离行动。据悉,中国政府可能调派民航包机和附近海域的运输船只、中国海外作业渔船携带必要的生活医疗物资,并就近租用大型邮轮和大客车赶赴利比亚附近,随时准备进入利比亚,分批组织中国驻利比亚人员撤离。通知上还公布了“在利比亚中国公民领事保护应急电话”。
——摘编自:德国之声中文网文章,题为《北京准备撤离驻利比亚人员》

简答题1

结合材料1、3,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自然灾害问题的产生原因。

正确答案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应当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恩格斯提出“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思想。马克思也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因为,实践的规律与物质世界的规律是一致的。违背自然规律的实践活动必然导致自然的报复,自觉遵循自然规律的社会实践导致同自然的和解。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如果不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会向人类进行报复。只有正确认识并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实现人类同自然的和解。因此我们必须转变实践活动方式。我国所面临的自然灾害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原因是人们没有正确协调好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没有同时关爱自然界。人们没有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导致各个利益群体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这导致了气候和地理条件发生巨大变化,引起各种自然灾害频发。

答案解析

简答题2

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人类在应对各类灾害、危机的实践活动中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正确答案

人类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目的的实现受到客观条件及其规律的制约。承认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运用客观规律的条件。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在承认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意识起源于物质世界的长期发展,意识本质上是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客观规律性是指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固性联系,它不依赖于意识而客观地存在着。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必然要遇到和客观规律的关系。要想达到预想的结果,必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客观规律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符合客观规律性为前提。一方面,规律是客观的,具有稳定性和强制性,不依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这就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规律的客观性又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认识、利用客观规律,以正确思想为指导,才能使主观能动性得到正确有效的发挥。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不按客观规律性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盲目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发挥越大,损失就越惨重。这就是规律的惩罚。
其次,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客观规律决不意味着可以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没有这种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就成了一句空话。要获得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的多次反复,才能够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要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只有经过主观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斗争,才能达到目的。利用客观规律改造自然和社会,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据,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做实践去理解。我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握了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并充分发挥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在面对自然灾害、金融危机、战争事件等各种危机情况下,冷静思考,积极面对,掌握对策,得以完善处理。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材料1: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经验。 ———《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70页。 材料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试阐述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取得的理论成果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中国共产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余年历史经验,归结为一点,就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用历史发展规律性的原理分析下列材料: [材料1]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有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跃过任何重要的阶段。(摘自孔德:《实证哲学》) [材料2]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摘自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3]每一种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既然一件事实只有当它被人想起时才是一件历史的事实,……问什么是历史的事实和什么是非历史的事实这个问题就毫无意义了。一件非历史的事实是一件没有被思想过的事实,因而是不存在的,而谁也没有遇见过一件不存在的事实。(摘自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用历史发展规律性的原理分析下列材料: [材料1]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有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跃过任何重要的阶段。(摘自孔德:《实证哲学》) [材料2]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摘自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3]每一种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既然一件事实只有当它被人想起时才是一件历史的事实,……问什么是历史的事实和什么是非历史的事实这个问题就毫无意义了。一件非历史的事实是一件没有被思想过的事实,因而是不存在的,而谁也没有遇见过一件不存在的事实。(摘自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用历史发展规律性的原理分析下列材料: [材料1]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有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跃过任何重要的阶段。(摘自孔德:《实证哲学》) [材料2]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摘自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3]每一种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既然一件事实只有当它被人想起时才是一件历史的事实,……问什么是历史的事实和什么是非历史的事实这个问题就毫无意义了。一件非历史的事实是一件没有被思想过的事实,因而是不存在的,而谁也没有遇见过一件不存在的事实。(摘自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用历史发展规律性的原理分析下列材料: [材料1]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有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跃过任何重要的阶段。(摘自孔德:《实证哲学》) [材料2]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摘自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3]每一种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既然一件事实只有当它被人想起时才是一件历史的事实,……问什么是历史的事实和什么是非历史的事实这个问题就毫无意义了。一件非历史的事实是一件没有被思想过的事实,因而是不存在的,而谁也没有遇见过一件不存在的事实。(摘自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下面是一组有关自由观的材料。 材料1:霍尔巴赫认为,“人的任何行为举止都是不自由的”,自由是“一种纯粹的幻想”。“人在他生存的每一瞬间,都是在必然性掌握之中的一个被动的工具”,“人在他的一生中没有一刻是自由的”,只能服从必然性和“宿命”的摆布。(摘自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上卷) 材料2:萨特认为,自由是人的存在方式,自由与人不可分。自由就是“选择的自主”,“这个选择永远是无条件的”,不“附属于”“任何必然性”,“不受因果关系制约”,无任何根据和是非标准。因此,“人是绝对自由的,人就是自由”。(摘自萨特:《存在与虚无》和《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材料3:恩格斯指出:“自由不在于在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因此它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6页。) 材料2所表述的自由观及其错误。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下面是一组有关自由观的材料。 材料1:霍尔巴赫认为,“人的任何行为举止都是不自由的”,自由是“一种纯粹的幻想”。“人在他生存的每一瞬间,都是在必然性掌握之中的一个被动的工具”,“人在他的一生中没有一刻是自由的”,只能服从必然性和“宿命”的摆布。(摘自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上卷) 材料2:萨特认为,自由是人的存在方式,自由与人不可分。自由就是“选择的自主”,“这个选择永远是无条件的”,不“附属于”“任何必然性”,“不受因果关系制约”,无任何根据和是非标准。因此,“人是绝对自由的,人就是自由”。(摘自萨特:《存在与虚无》和《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材料3:恩格斯指出:“自由不在于在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因此它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6页。)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下面是一组有关自由观的材料。 材料1:霍尔巴赫认为,“人的任何行为举止都是不自由的”,自由是“一种纯粹的幻想”。“人在他生存的每一瞬间,都是在必然性掌握之中的一个被动的工具”,“人在他的一生中没有一刻是自由的”,只能服从必然性和“宿命”的摆布。(摘自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上卷) 材料2:萨特认为,自由是人的存在方式,自由与人不可分。自由就是“选择的自主”,“这个选择永远是无条件的”,不“附属于”“任何必然性”,“不受因果关系制约”,无任何根据和是非标准。因此,“人是绝对自由的,人就是自由”。(摘自萨特:《存在与虚无》和《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材料3:恩格斯指出:“自由不在于在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因此它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6页。)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