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写道:“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以下观点与梁启超的认识相符的是()

A辛亥革命取得了彻底成功

B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是革命成功的前提

C近代化的决定因素是人格的觉醒

D全面性的结构变革是近代化的必由之路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根本上感觉不足。”此处省略的三个词分别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孙中山在《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一文中写道:“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孙中山的言论主要反映了()

    单选题查看答案

  •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产生,来源于商人、地主、官僚。

    填空题查看答案

  •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介绍西方时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八九十年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导致“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要原因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某学校为迎接五十年校庆。进行校舍翻新,在此期间依然要求学生正常上课。小田课间休息时在门口被落石砸成重伤.应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

    单选题查看答案

  • 被誉为标志了中国儿童文学觉醒的代表作品是1923年出版的()和1926年出版的冰心的《寄小读者》。

    单选题查看答案

  •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单选题查看答案

  • 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单选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