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现代的“再”字和古代的“再”字在意义上有什么区别?它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1)区别:上古汉语的“复”等于现代汉语的“再”(复至=再来),而上古汉语的“再”等于现代汉语的“两次”(再来=来两次)
(2)演变过程:
①整个上古时期,“再”字始终只有“两次”的意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种意义一直沿用到唐宋以后,“或一日再赐,一月累封。”
②但至少从唐代开始,“再”字产生了新的意义:如杜甫所用的“再”字表现着一种过渡时期,既有仿古,又有新兴,“再”字由“两次”的意义逐渐转到“第二次”的意义,但不表“第一次”。“不再来”,指不来第二次(来过第二次不能用);不复来,指不又来一次,(可能是来过第三次、第四次了)。唐代的“又一次”还只用“复”不用“再”表示。杜甫诗中就对此作了严格的区分:
“人生不再好”;“边秋阴易夕,不复辨晨光。”
③再后来,“再”字与“复”字混用了,原始意义的“再”是副词性数词(两次),后起意义的“再”和数词不发生很大关系了。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相”字在上古的词汇意义和语法作用怎样?它在现代口语里的应用情况怎样?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中国古代文论中,与“文学批评”这一现代意义大致相对应的有()、()、()等概念。

    填空题查看答案

  • 《史记》:“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这里的“眼”,与现代汉语中德眼,意义上有差别,这种差别属于()。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区分词尾“子”字和非词尾“子”字是相当困难的,请从意义方面来讨论哪几种“子”不该认为是词尾?举例说明。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双重否定句最常见的是先后连用两次否定,也可以用一个否定词再加上否定意义的动词或反问语气。()

    判断题查看答案

  • 元明之际杰出小说作家罗贯中、施耐庵在话本的基础上,分别整理加工再创作了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和长篇英雄传奇小说《()》,从而开创了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新时期。

    填空题查看答案

  • 《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史记•邹阳列传》:“(邹阳)恐死而负累,乃从狱中上书。”这两个“狱”字在意义上的不同,是由于()的不同造成的。

    单选题查看答案

  • ()的散文无论在思想内涵还是艺术魅力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代表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车厢社会》、《漫文漫画》等。

    填空题查看答案

  • 写出古代婚礼的六项礼节,试论述现代婚俗礼仪较古代简化的原因。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