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从哪些语言事实中看出词汇和社会发展的联系?

正确答案

(一)关于生产的词汇
(1)首先我们注意到农业词汇和渔猎词汇的历史联系。
①“畋猎”的“畋”在上古都只写作“田”,在甲骨文中,“田”字虽然也常常当畋猎将,但也当耕田讲,大约在远古时代,畋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后来耕田是主要的生产方式,就把“田”字也用到耕田上来,同时把所耕的土地叫做“田”。
②再拿“獲”和“穫”为例。对于畋猎所得,叫做“獲”;对于农业所得,叫做“穫”,其实它们在口语中毫无分别。
(2)其次,我们注意到某些词虽然在后代死亡了,它们在上古可能算是基本词。在渔猎时代,人们有必要辨认许多的鱼类、鸟类和兽类。举例来说,鹿类有鹿、麋、麇等,而且牝鹿叫做“麀(you)”,鹿子叫做“麑”这是因为当时确有仔细区别的必要,在畜牧时代,人们也有必要区别家畜的详细种类,在农业时代,人们也有必要辨别谷物的种类,“谷,百谷之总名”;“禾,贾谷也”;“黍,禾属而多粘者”;“稷,斋也,五谷之长也。”
(二)关于物质文化的词汇:也必须联系社会的发展来看物质文化的发展:
(1)宫室方面:
①“宫、室”二字起源都很早,它们都和穴居有关,远古人民掘地为穴,半陷在地平面下,尚未脱离原始生活的穴居状况。有一种连环穴正像甲骨文的“宫”字,至于“室”字,它是和“垤”字相同的,蚁冢叫做“垤”,人冢也叫做“垤”,只不过写作“室”罢了。在远古时代,室就是穴,穴就是室。到了殷代,有了版筑堂基上栋下宇的建造,室和穴才有了区别。
②“屋”在最初只是帷幕之类(同“幄”),开始“屋”和“室”不是相同的东西,但是,在《诗经》时代,版筑的房屋也可以用屋的名称,叫做“板屋”,甚至单说成“屋”,此后“屋”指帐幕的意义逐渐消失而专指房屋了。
③“房”《说文》:“房,室在旁也。”段玉裁说:“凡堂之内,中为正室,左右为房,所谓东房西房也。”春秋以前没有楼房,战国有两层的房子,因此就产生了“楼”字:“城上百步一楼。”
(2)衣服:关于衣服,王力先生只谈了帽子、裤子、鞋子和袜子。
①帽子:先秦时代没有这种帽子,只有所谓的“冠”,而冠是二十岁才有资格戴的。“巾”做头巾将 ,似乎是汉代的事,《说文》:“冃,小儿及蛮夷头衣也。”这是近代的“帽”字。《荀子》“古之王者有務而拘领者矣”,“務”就是“帽”,但也不一定都像现代的帽子。
②裤子:《说文》:“绔,胫衣也。”这是套裤,若像现代的裤子,则叫做“褌”,无论是绔还是褌都不见于先秦史料,当时人们只穿裳,不穿裤子。
③鞋子:最早的时候,鞋子叫做“屨(ju)”,周末以后,又叫做“履”,“屨”和“履”是古今音的分别。先秦还有所谓“屝”,是草做的,而且似乎还是方言用语,后来又出现了“屩(蹻)”,到了汉代,“履”已经成为鞋子的通称,而且在汉代,又有了“鞵”,是皮做的鞋子,“鞵、鞋”是古今字。中古以后,一般鞋子(只要不是皮做的)都叫做“鞋(鞵)”了。
④先秦已有袜子,《左传》:“褚师声子韤而登席”“韤(襪)”古今字。
(3)家具:关于家具,王力先生只谈床、桌子、椅子。
①床:古人很早就有了床,床是坐卧两用的。上古人坐于床,床前有几。供坐的床一直传到近代。
②桌子:上古没有桌子,只有几。几,长方形,很矮,在床前或席前。除几之外还有案,案只是上食的木盘加脚。后来由食盘引申为食桌,再由食桌引申为一般的桌子。
③上古的人们既然坐在席上或床上,所以没有椅子。南北朝人所谓“坐(座)”,大约已经是坐具,椅本作“倚”,后作“椅”,大约起源于宋代,据说是因为后面可以依靠,才叫“椅”。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