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本题共包含 1 个小题

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和隶属江苏、浙江的14个地级以上城市,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人民生活最富裕的经济区域。历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经济地理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构成了我国"外通大洋,内联腹地"的两个辐射扇面的战略枢纽点,将成为世界第六大都市群。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一直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最新统计显示,2009年江浙沪生产总值相加达71794亿元,长三角GDP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浙江去年实现生产总值22832亿元,江苏、上海去年生产总值分别为34061亿元、14901亿元。据初步核算,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00670亿元,长三角三地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21.4%。如果把江浙沪看成一个经济体,去年GDP总量排在全球第11位,列俄罗斯之后、韩国之前。但是,金融危机对长三角经济产生了冲击。加上当前宏观经济增长格局有利于资源型的中西部,不利于加工型的长三角,导致江浙沪传统行业"失速",新兴行业较弱,服务业贡献有限。三地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江浙沪去年的经济增速分别为12.4%、8.9%、8.2%,而全国为8.7%。虽然三地的经济发展良好,但增速在逐步放缓。统计显示,江浙沪经济增速在全国的位次逐渐下降。
另外,从产业结构方面来看,2009年,长三角16市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冲击最大,长三角地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三次产业规模和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16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4∶50.8∶45.8,第二产业比重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低于全国7.2个百分点。
2009年在长三角16市中,上海和南京第三产业占比超过了50%,上海接近60%。杭州、舟山、宁波、台州、无锡等城市第三产业比重在40%以上,9个城市第三产业比重低于40%。

简答题1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实际,试分析长三角地区如何优化产业结构以加快经济的发展?

正确答案

1.产业结构优化是三次产业之间在保持相对均衡的基础上自发演化的结果,这种演化会导致产业边界和关联关系的重构。随着生产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会呈现出农业主导、工业主导和服务业主导的相互融合的演变趋势。
2.长三角地区已经基本完成了由农业向工业向服务业的产业优化过程,为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从长远利益来看,长三角地区更应注重产业结构之间的融合,加强产业结构的优化,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带来进一步发展。
3.长三角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产业结构优化应注重产业的关联效应,在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必须重视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长三角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时应综合考虑服务业的规模、层次和结构,当前除要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如餐饮、食品等生产最终消费品的产业,更应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像研发、交通、仓储、物流、电信、金融等生产中间产品的产业。
4.从产业结构优化方式来看,长三角应关注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并在此基础上更加凸显体制完善的重要作用。必须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营造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促使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教育、科学、技术和产品之间形成良性转化机制。同时,长三角产业结构优化更应注重制度和体制因素。必须重新确立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边界,在“小政府、大服务”理念下着力弥补市场失灵,大力提供公共产品,依靠政府职能转变提升行政效率、改善交易环境,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空间和条件。
5.另外,从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来看,长三角应促使各地发展特色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区域内的互补共赢及其对区域外的辐射带动;充分利用周边如安徽、江西等具有劳动力区位优势的地区,实现产业结构外部溢出效应,拓展市场空间,舒缓资源压力。
6.因此,长三角地区应转变传统发展模式,由粗放式发展模式转变为集约式发展模式,努力寻求新的途径及方法完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带动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努力使得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和谐发展。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我国两种改革开放模式的发源地是上海和江苏。

    判断题查看答案

  • 2005年11月,江苏省委十届九次全会提出把"三沿"开发进一步拓展为 "沿江、沿沪宁线、沿东陇海线、沿海"发展的"四沿战略":沿沪宁线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推动苏南高开高走、快马加鞭;沿江基础产业带,让苏中崛起动力强劲;东陇海线的加工工业带和沿海产业带,使苏北振兴有了坚实的依托。 (1)沿沪宁线的高新技术产业带。以宁沪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动脉、宽约50公里,长约300公里,沿线主要包括南京、镇江、丹阳、常州、无锡、苏州、昆山七个城市。该区域与上海经济连接紧密,城市经济均比较发达,有着极强的资金人才集聚力,目前信息产业在国内乃至国际已有相当地应。以沿线7个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5个软件园为载体,积极加强与上海、浙江等地高新技术产业的联合,推进科研、教育与生产的一体化发展,同时加快承接国际信息产业转移,在更大范围融入国际商圈中求得突破。重点发展移动和卫星通信、光纤和光电子、微电子、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和软件等五大产业,着力抓好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提高自主研发、设计和配套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加快构建面向国际国内两个科技市场、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相一致的科技资源配臵体系,力争形成以信息产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新兴传统产业相配套的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建成全国领先、全球先进的重要信息产业基地。 (2)沿江基础产业带。以长江沿岸为主线,包括南京、镇江、常州、扬州、泰州、南通6个市区和句容、扬中、丹阳、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仪征、江都、泰兴、靖江、如皋、通州、海门、启东15县(市)。该区域东接上海,西连长江中上游诸省,既有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又有苏北乃至中原广大地区为腹地,是江苏省承接上海,辐射苏北,缩小江苏南北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纽带,是江苏经济社会新世纪发展的新增长极。充分发挥临江适宜布局大运输量、大吞吐量、大进大出产业的资源优势,在沿江地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冶金、化工、物流四大基础产业,通过产业的上下游、前后向及旁侧链接,延伸产业链,发展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着力建设好沿江开发区,争取更多的龙头型、基地型特别是国际一流的跨国公司项目落户沿江。进一步整合沿江港口,组建沿江港口联盟,强化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联动,发展港口大物流。建立能够参与国际产业水平分工的生产体系、面向国际的市场营销体系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生产服务体系,加快形成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全球影响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基地之一。 (3)沿东陇海线加工产业带。以陇海铁路为主线,经徐州自西向东依次穿越徐州市区、铜山县、邳州市、新沂市、东海县和连云港市区,与沿海经济带交汇,是江苏省的最北部地区。该区域位于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带的中间,陇海铁路和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京沪铁路和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东面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区位优势异常优越,是中国沿海东部优势和西部资源的连接点。充分发挥丰富的资源优势,把推进工业化进程与推进农业产业化、推进城市化结合起来,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徐州、连云港等节点城市为支撑,承接沿江地区产业的梯度转移,为沿江开发提供基础原材料、电力和配套协作等方面的支撑,构筑起江苏国际制造业基地的产业链条。突出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从资源利用型项目起步,加快形成基础原材料工业的产业优势,建成以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体的加工产业密集带。提高工业整体素质,推动资源加工向机械制造、化工医药跃升,发展对未来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劲带动作用的高附加值产业。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突出支持连云港港口建设,推进港城一体化,加快码头建设,增开国际航线,提高港口辐射能力,逐步形成苏北地区的国际商务中心。通过加快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辐射带动苏北地区加快发展。 (4)沿海经济带。以江苏境内的海岸线为主线,包括南通、盐城和连云港3个市区及其所辖的18个县(市)。该区域拥有954公里的海岸线,拥有滩涂1130万亩,占全国的1/4以上。海水、淡水、交通、电力、人力及人才资源丰富,拥有较好的地理、人文、自然优势。随着苏通大桥竣工,该区域与上海之间的交通障碍得以消除,积极接纳上海产业辐射,并通过上海的国际平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时机逐渐成熟。先行启动沿海地区港口、交通、水利、输变电设施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能源电力、船舶修造、化工、汽车、纺织等产业,重视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工程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积极发展海水养殖、海产品深加工、海洋医药、海水化工和滨海旅游业,形成苏、通、盐、连四市江海连通的沿海工业经济带。

    简答题查看答案

  • 2005年11月,江苏省委十届九次全会提出把"三沿"开发进一步拓展为 "沿江、沿沪宁线、沿东陇海线、沿海"发展的"四沿战略":沿沪宁线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推动苏南高开高走、快马加鞭;沿江基础产业带,让苏中崛起动力强劲;东陇海线的加工工业带和沿海产业带,使苏北振兴有了坚实的依托。 (1)沿沪宁线的高新技术产业带。以宁沪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动脉、宽约50公里,长约300公里,沿线主要包括南京、镇江、丹阳、常州、无锡、苏州、昆山七个城市。该区域与上海经济连接紧密,城市经济均比较发达,有着极强的资金人才集聚力,目前信息产业在国内乃至国际已有相当地应。以沿线7个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5个软件园为载体,积极加强与上海、浙江等地高新技术产业的联合,推进科研、教育与生产的一体化发展,同时加快承接国际信息产业转移,在更大范围融入国际商圈中求得突破。重点发展移动和卫星通信、光纤和光电子、微电子、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和软件等五大产业,着力抓好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提高自主研发、设计和配套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加快构建面向国际国内两个科技市场、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相一致的科技资源配臵体系,力争形成以信息产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新兴传统产业相配套的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建成全国领先、全球先进的重要信息产业基地。 (2)沿江基础产业带。以长江沿岸为主线,包括南京、镇江、常州、扬州、泰州、南通6个市区和句容、扬中、丹阳、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仪征、江都、泰兴、靖江、如皋、通州、海门、启东15县(市)。该区域东接上海,西连长江中上游诸省,既有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又有苏北乃至中原广大地区为腹地,是江苏省承接上海,辐射苏北,缩小江苏南北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纽带,是江苏经济社会新世纪发展的新增长极。充分发挥临江适宜布局大运输量、大吞吐量、大进大出产业的资源优势,在沿江地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冶金、化工、物流四大基础产业,通过产业的上下游、前后向及旁侧链接,延伸产业链,发展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着力建设好沿江开发区,争取更多的龙头型、基地型特别是国际一流的跨国公司项目落户沿江。进一步整合沿江港口,组建沿江港口联盟,强化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联动,发展港口大物流。建立能够参与国际产业水平分工的生产体系、面向国际的市场营销体系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生产服务体系,加快形成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全球影响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基地之一。 (3)沿东陇海线加工产业带。以陇海铁路为主线,经徐州自西向东依次穿越徐州市区、铜山县、邳州市、新沂市、东海县和连云港市区,与沿海经济带交汇,是江苏省的最北部地区。该区域位于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带的中间,陇海铁路和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京沪铁路和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东面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区位优势异常优越,是中国沿海东部优势和西部资源的连接点。充分发挥丰富的资源优势,把推进工业化进程与推进农业产业化、推进城市化结合起来,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徐州、连云港等节点城市为支撑,承接沿江地区产业的梯度转移,为沿江开发提供基础原材料、电力和配套协作等方面的支撑,构筑起江苏国际制造业基地的产业链条。突出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从资源利用型项目起步,加快形成基础原材料工业的产业优势,建成以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体的加工产业密集带。提高工业整体素质,推动资源加工向机械制造、化工医药跃升,发展对未来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劲带动作用的高附加值产业。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突出支持连云港港口建设,推进港城一体化,加快码头建设,增开国际航线,提高港口辐射能力,逐步形成苏北地区的国际商务中心。通过加快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辐射带动苏北地区加快发展。 (4)沿海经济带。以江苏境内的海岸线为主线,包括南通、盐城和连云港3个市区及其所辖的18个县(市)。该区域拥有954公里的海岸线,拥有滩涂1130万亩,占全国的1/4以上。海水、淡水、交通、电力、人力及人才资源丰富,拥有较好的地理、人文、自然优势。随着苏通大桥竣工,该区域与上海之间的交通障碍得以消除,积极接纳上海产业辐射,并通过上海的国际平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时机逐渐成熟。先行启动沿海地区港口、交通、水利、输变电设施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能源电力、船舶修造、化工、汽车、纺织等产业,重视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工程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积极发展海水养殖、海产品深加工、海洋医药、海水化工和滨海旅游业,形成苏、通、盐、连四市江海连通的沿海工业经济带。

    简答题查看答案

  • 2005年11月,江苏省委十届九次全会提出把"三沿"开发进一步拓展为 "沿江、沿沪宁线、沿东陇海线、沿海"发展的"四沿战略":沿沪宁线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推动苏南高开高走、快马加鞭;沿江基础产业带,让苏中崛起动力强劲;东陇海线的加工工业带和沿海产业带,使苏北振兴有了坚实的依托。 (1)沿沪宁线的高新技术产业带。以宁沪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动脉、宽约50公里,长约300公里,沿线主要包括南京、镇江、丹阳、常州、无锡、苏州、昆山七个城市。该区域与上海经济连接紧密,城市经济均比较发达,有着极强的资金人才集聚力,目前信息产业在国内乃至国际已有相当地应。以沿线7个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5个软件园为载体,积极加强与上海、浙江等地高新技术产业的联合,推进科研、教育与生产的一体化发展,同时加快承接国际信息产业转移,在更大范围融入国际商圈中求得突破。重点发展移动和卫星通信、光纤和光电子、微电子、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和软件等五大产业,着力抓好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提高自主研发、设计和配套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加快构建面向国际国内两个科技市场、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相一致的科技资源配臵体系,力争形成以信息产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新兴传统产业相配套的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建成全国领先、全球先进的重要信息产业基地。 (2)沿江基础产业带。以长江沿岸为主线,包括南京、镇江、常州、扬州、泰州、南通6个市区和句容、扬中、丹阳、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仪征、江都、泰兴、靖江、如皋、通州、海门、启东15县(市)。该区域东接上海,西连长江中上游诸省,既有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又有苏北乃至中原广大地区为腹地,是江苏省承接上海,辐射苏北,缩小江苏南北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纽带,是江苏经济社会新世纪发展的新增长极。充分发挥临江适宜布局大运输量、大吞吐量、大进大出产业的资源优势,在沿江地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冶金、化工、物流四大基础产业,通过产业的上下游、前后向及旁侧链接,延伸产业链,发展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着力建设好沿江开发区,争取更多的龙头型、基地型特别是国际一流的跨国公司项目落户沿江。进一步整合沿江港口,组建沿江港口联盟,强化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联动,发展港口大物流。建立能够参与国际产业水平分工的生产体系、面向国际的市场营销体系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生产服务体系,加快形成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全球影响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基地之一。 (3)沿东陇海线加工产业带。以陇海铁路为主线,经徐州自西向东依次穿越徐州市区、铜山县、邳州市、新沂市、东海县和连云港市区,与沿海经济带交汇,是江苏省的最北部地区。该区域位于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带的中间,陇海铁路和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京沪铁路和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东面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区位优势异常优越,是中国沿海东部优势和西部资源的连接点。充分发挥丰富的资源优势,把推进工业化进程与推进农业产业化、推进城市化结合起来,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徐州、连云港等节点城市为支撑,承接沿江地区产业的梯度转移,为沿江开发提供基础原材料、电力和配套协作等方面的支撑,构筑起江苏国际制造业基地的产业链条。突出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从资源利用型项目起步,加快形成基础原材料工业的产业优势,建成以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体的加工产业密集带。提高工业整体素质,推动资源加工向机械制造、化工医药跃升,发展对未来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劲带动作用的高附加值产业。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突出支持连云港港口建设,推进港城一体化,加快码头建设,增开国际航线,提高港口辐射能力,逐步形成苏北地区的国际商务中心。通过加快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辐射带动苏北地区加快发展。 (4)沿海经济带。以江苏境内的海岸线为主线,包括南通、盐城和连云港3个市区及其所辖的18个县(市)。该区域拥有954公里的海岸线,拥有滩涂1130万亩,占全国的1/4以上。海水、淡水、交通、电力、人力及人才资源丰富,拥有较好的地理、人文、自然优势。随着苏通大桥竣工,该区域与上海之间的交通障碍得以消除,积极接纳上海产业辐射,并通过上海的国际平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时机逐渐成熟。先行启动沿海地区港口、交通、水利、输变电设施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能源电力、船舶修造、化工、汽车、纺织等产业,重视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工程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积极发展海水养殖、海产品深加工、海洋医药、海水化工和滨海旅游业,形成苏、通、盐、连四市江海连通的沿海工业经济带。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长江三角洲”不包括()

    单选题查看答案

  • 组成“珠江三角洲”的江不包括()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按行政隶属关系,可将旅游建设项目分为()。

    单选题查看答案

  •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南部的经济和金融中心。

    判断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