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简述清末变法修律的原因。

正确答案

主要是指在1901年以后,清政府在内外压力之下,被迫推行的法律变革活动。1901年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被迫实行“变法”、“新政”以后,中国所面临的内外矛盾并没有因为进行的政治欺骗而缓和或减轻。统治阶层内部的改良派,以及与清朝廷既有共同利益,又存在重大分歧的西方列强,对清政府的顽固也十分不满,国内外要求改革,主张君主立宪制的呼吁越来越强烈,面对越来越强烈的政治、舆论压力,清政府不得不考虑“预备立宪”,企图以更大的欺骗活动,来缓和内外矛盾和舆论的强大压力。
1905年清廷派遣以载泽为首的五大臣出洋考察各国的政治情况,五大臣出洋考察的结论之一:立宪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国无强弱、无大小,先后一揆,全出宪法一途”。结论之二:立宪是“救危亡之方”。结论之三:“立宪政体,利于君,可使皇权永固”。它们还举例了日本的立宪制来说明。结论之四:中国立宪可参考德国、日本国政体。
在统治集团有关立宪结论中,载泽还提出了立宪三大利:“一是:皇位永固,二是:外患减轻,三是:内乱可弭”。西太后仔细考虑了五大臣考察的奏折,经过七次召见一系列的秘议,终于与1906年九月一日以光绪帝的名义发布“宣布预备立宪”上谕。清廷在上谕中强调,预备立宪应该以:“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为原则。其真实目的在于要求天下臣民“尊君爱国”,“尊崇秩序”,而并非真正“立宪”或“宪政”。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清末修律的指导方针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沈家本修律的基本原则是“(),博稽中外。”

    填空题查看答案

  • 清末修律中“法理派”的主要观点有()。

    多选题查看答案

  • 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修律过程中()之间的论战。

    填空题查看答案

  • 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修律过程中礼教派与法理派之间的论战。

    判断题查看答案

  • 简述沈家本“会通中西”的修律主张。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简述龚自珍主张的“变法”的主要措施。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简述康有为的“变法维新”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法理派的进步观念以及在修律活动中的积极努力,开创了中国法律()的先河。

    单选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