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
材料一高中化学《化学1》教材"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原文(略)。
材料二人教版化学1教材结构体系
引言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氨硝酸硫酸
背景材料:
材料一高中化学《化学1》教材"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原文(略)。
材料二人教版化学1教材结构体系
引言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氨硝酸硫酸
背景材料: 下列是某教师对化学教材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乙烯"的教学片段实录:
简答题查看答案
背景材料: 下列是某教师对化学教材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乙烯"的教学片段实录:
简答题查看答案
背景材料: 阅读下列三段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乙醇"的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的内容标准: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材料二"乙醇"内容属于高中化学必修阶段的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必修化学课程中的有机化学知识安排在《化学2》的"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中。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2》的目录(略)。 材料三教学线索
简答题查看答案
背景材料: 阅读下列三段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乙醇"的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的内容标准: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材料二"乙醇"内容属于高中化学必修阶段的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必修化学课程中的有机化学知识安排在《化学2》的"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中。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2》的目录(略)。 材料三教学线索
简答题查看答案
背景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甲烷的内容标准是:认识化学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的主要性质。 材料二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部分内容: 2.甲烷的取代反应 【科学探究】 取两支硬质大试管,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各收集半试管甲烷和半试管氯气,分别用铁架台固定好(如图3-3所示),其中1支试管用预先准备好的黑色纸套套上,另1支试管放在光亮处(不要放在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片刻后,比较两支试管中的物质,二者是否出现了区别? 问题1:你从实验中得到哪些信息? 问题2:你所得到的信息中能获得什么结论? 室温下,混合气体无光照时,不发生反应;光照时,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壁出现油状液滴,试管中有少量白雾。 在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必修化学1和化学2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以及"甲烷的氧化反应"等知识。
简答题查看答案
背景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甲烷的内容标准是:认识化学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的主要性质。 材料二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部分内容: 2.甲烷的取代反应 【科学探究】 取两支硬质大试管,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各收集半试管甲烷和半试管氯气,分别用铁架台固定好(如图3-3所示),其中1支试管用预先准备好的黑色纸套套上,另1支试管放在光亮处(不要放在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片刻后,比较两支试管中的物质,二者是否出现了区别? 问题1:你从实验中得到哪些信息? 问题2:你所得到的信息中能获得什么结论? 室温下,混合气体无光照时,不发生反应;光照时,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壁出现油状液滴,试管中有少量白雾。 在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必修化学1和化学2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以及"甲烷的氧化反应"等知识。
简答题查看答案
[教学设计题]阅读下列三个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内容标准】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材料二某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材料三某版化学必修2教材"化学键"内容。 从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然而,由这一百多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却数以千万计。那么,元素的原子通过什么作用形成如此丰富多彩的物质呢? 一、离子键 【实验1-2】 取一块绿豆粒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钠的上方(如图1-10),观察现象。 思考与交流 1.画出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试解释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 要求: (1)回答材料三"思考与交流"中的问题1和问题2。 (2)完成"离子键"的教学设计片段,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简答题查看答案
背景材料: 阅渎下列三段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材料二“铁的重要化合物”内容属于高中化学必修阶段的无机元素化合物教学内容,必修化学课程中的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安排在《化学1》的“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中。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1》的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材料三以下是某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关于铁的氧化物的介绍,利用分类法归纳FeO、Fe2O3、Fe3O4的性质,并填写表格。 【学生实验1】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制备与Fe3+离子检验(整合实验)。 【问题情景1】阅读课文,结合实验现象,思考与讨论: 1.利用KSCN溶液,可以根据什么现象检验溶液中Fe3+的存在?Fe2+离子遇到KSCN会产生相同的现象吗? 2.FeSO4溶液滴加KSCN溶液一段时间后,再次观察溶液的颜色,出现了什么变化?该变化说明了什么?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Fe(OH)2沉淀是什么颜色?为什么往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会出现颜色变化? 【师生小结】 【问题情景2】 1.从Fe2+被O2氧化为Fe3+,体现了Fe2+的什么性质?除了O2,还有哪些物质可以氧化Fe2+? 2.若要实现从Fe3+转为Fe2+的变化,需要加入什么物质? 【学生实验2】Fe2+与Fe3+的转化,按照教材P)61科学探究进行实验,观察与记录实验现象。 【问题情景3】结合实验探究的现象,思考与讨论: l.Fe3+与铁粉充分反应后的产物是什么?如何证明? 2.回忆前面有关Fe2+的实验,为什么用Fe与稀硫酸制备FeSO4溶液,并保持铁过量? 3.实验中如何判断Fe3+已充分反应?反应不充分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师生小结】 【问题情景3】学生课后思考与讨论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Fe2+离子和Fe(OH)2中+2价的铁均易被氧化。根据所学的知识,思考:利用FeSO4溶液和NaOH溶液时,如何通过实验条件的控制,制备较纯净的Fe(OH)2白色沉淀?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铁的化合物”这一教学片段的有关任务: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