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本题共包含 1 个小题

背景材料:
材料一高中化学《化学1》教材"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原文(略)。
材料二人教版化学1教材结构体系
引言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氨硝酸硫酸

简答题1

问题: (1)简要分析教材中该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2)写出本课的化学三维教学目标。 (3)设计本节内容关于"氯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过程。

正确答案

(1)氯是比较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及氯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工农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氯气性质、用途和制法的研究,不仅是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研究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需要,也是研究同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需要。由于高中阶段氯气的性质、用途应用较多,对学生全面认识化学元素、形成正确观点、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等有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②了解物质性质探究的一般方法--实验探究法;③在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海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联系生活体会氯气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的很多东西都涉及到氯元素,例如:我们输液时的生理盐水,自来水的杀菌消毒都有氯元素的参与,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氯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引入:多媒体课件展示与氯气有关的图片。
1.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使用氯气;2.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氯气泄露事件
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课件,初步了解和感受氯气的危害。
设问:氯气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科学史话",并写出舍勒发现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过渡:氯气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物质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种气体物质。
展示:向学生展示一瓶刚制备好的氯气。
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氯气颜色、状态、气味。
设问:闻氯气的正确方法是怎样的?
演示:闻氯气时应该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
板书:1.氯气的物理性质
黄绿色有毒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1:2),密度比空气大,熔、沸点较低,易液化。
问题探究:假如你是一名士兵,当遇到由氯气制成的毒气弹顺风爆炸时,你认为可采用哪些措施进行防御?
学生回答:1.人躲向地势较高的地方去;2.防毒面具
过渡:初中我们学习过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下面请同学们画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并借此推测氯原子的性质。
学生活动:学生画出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通过氯的原子结构推测氯原子性质。
分析: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一个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具有强氧化性。
讲述:结构决定性质,氯原子很活泼,易与另一个原子结合成双原子分子,其单质的性质非常活泼,具有极强的氧化性。下面我们来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2.氯气的化学性质
讲述:氯气可以与活泼的金属钠反应,还可以与不太活泼的金属反应,如Fe、Cu等也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2和CuCl2,生成物均为高价金属氯化物,表现出强氧化性。
板书:(1)与金属反应
设问:氯气可以与金属发生反应,那么氯气能不能与氢气发生反应呢?
实验探究:H2在Cl2中燃烧,指导学生观察现象。
注意:氢气存在爆炸极限,因此氢气在点燃时一定要验纯。
合作探究:通过H2在Cl2中燃烧的实验,进一步理解燃烧的条件及其本质。
总结: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可以叫燃烧,燃烧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2)与非金属反应
讲述:实验证明,在~定的条件下,Cl还可以和P等非金属发生反应。
过渡:你是否偶尔碰到过这样的情形:有时打开水龙头会闻到一股刺激性的气味,你想过这是什么原因吗?
设问: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自来水厂为什么还用氯气来杀菌消毒?氯气溶于水为什么能杀菌消毒呢?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提出初步猜想。
实验探究:氯气是否与水发生反应?如果发生了反应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我们把氯气溶于水所得的水溶液称为氯水,新制氯水中的成分究竟是什么?
学生活动:教师提供仪器和药品(试管2支、胶头滴管2支、新制氯水、紫色石蕊试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等),学生进行分组实验,通过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预设方案:验证1:观察氯水论证Cl分子
验证2:用紫色石蕊试液测氯水的酸碱性
验证3: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来检验氯离子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小组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预设目标:新制氯水中含Cl2、H2O、H+、Cl-
延伸探究:在同学们进行的分组实验中,滴加氯水后石蕊试液为什么先变红后又褪色了呢?是否是Cl具有漂白性呢?
补充实验:取一张红纸,湿润一半投入干燥氯气中
实验现象:纸条干燥处没有褪色,纸条湿润处褪色了。
师生互动:共同讨论,教师指导,得出结论。
总结:干燥的氯气并无漂白性,真正具有漂白性的物质(使石蕊褪色的物质)不是氯气而是一种新的物质,该物质就是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次氯酸(HClO)。发生的反应为HO2+Cl2=HCl+HClO,故新制氯水的成分为Cl2、HO2、HCl、HClO四种物质。
板书:(3)氯气与水反应
HO2+Cl2=HCl+HClO
讲述:次氯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Cl2通入水中会生成次氯酸,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但同时次氯酸又是很弱的酸,不稳定,只存在于水溶液中,在光照下容易分解。
实验演示:次氯酸光照分解
讲述:由于Cl2的溶解度不大,而且生成的HClO不稳定,难以保存,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效果也不理想。在Cl2与水反应原理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实验、改进,才有了今天常用的漂白粉和漂白液。那么,它们是怎样制得的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到下节课再来进行讨论。
板书设计:
氯气的性质
1.氯气的物理性质
黄绿色有毒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1:2),密度比空气大,熔、沸点较低,易液化。
2.氯气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2)与非金属反应
(3)与水反应
H氯气的性质
(1)与金属反应
(2)与非金属反应
(3)与水反应
H2O+Cl2=HCl+HClO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背景材料: 下列是某教师对化学教材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乙烯"的教学片段实录: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背景材料: 下列是某教师对化学教材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乙烯"的教学片段实录: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背景材料: 阅读下列三段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乙醇"的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的内容标准: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材料二"乙醇"内容属于高中化学必修阶段的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必修化学课程中的有机化学知识安排在《化学2》的"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中。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2》的目录(略)。 材料三教学线索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背景材料: 阅读下列三段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乙醇"的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的内容标准: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材料二"乙醇"内容属于高中化学必修阶段的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必修化学课程中的有机化学知识安排在《化学2》的"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中。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2》的目录(略)。 材料三教学线索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背景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甲烷的内容标准是:认识化学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的主要性质。 材料二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部分内容: 2.甲烷的取代反应 【科学探究】 取两支硬质大试管,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各收集半试管甲烷和半试管氯气,分别用铁架台固定好(如图3-3所示),其中1支试管用预先准备好的黑色纸套套上,另1支试管放在光亮处(不要放在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片刻后,比较两支试管中的物质,二者是否出现了区别? 问题1:你从实验中得到哪些信息? 问题2:你所得到的信息中能获得什么结论? 室温下,混合气体无光照时,不发生反应;光照时,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壁出现油状液滴,试管中有少量白雾。 在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必修化学1和化学2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以及"甲烷的氧化反应"等知识。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背景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甲烷的内容标准是:认识化学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的主要性质。 材料二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部分内容: 2.甲烷的取代反应 【科学探究】 取两支硬质大试管,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各收集半试管甲烷和半试管氯气,分别用铁架台固定好(如图3-3所示),其中1支试管用预先准备好的黑色纸套套上,另1支试管放在光亮处(不要放在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片刻后,比较两支试管中的物质,二者是否出现了区别? 问题1:你从实验中得到哪些信息? 问题2:你所得到的信息中能获得什么结论? 室温下,混合气体无光照时,不发生反应;光照时,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壁出现油状液滴,试管中有少量白雾。 在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必修化学1和化学2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以及"甲烷的氧化反应"等知识。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教学设计题]阅读下列三个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内容标准】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材料二某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材料三某版化学必修2教材"化学键"内容。 从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然而,由这一百多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却数以千万计。那么,元素的原子通过什么作用形成如此丰富多彩的物质呢? 一、离子键 【实验1-2】 取一块绿豆粒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钠的上方(如图1-10),观察现象。 思考与交流 1.画出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试解释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 要求: (1)回答材料三"思考与交流"中的问题1和问题2。 (2)完成"离子键"的教学设计片段,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背景材料: 阅渎下列三段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材料二“铁的重要化合物”内容属于高中化学必修阶段的无机元素化合物教学内容,必修化学课程中的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安排在《化学1》的“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中。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1》的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材料三以下是某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关于铁的氧化物的介绍,利用分类法归纳FeO、Fe2O3、Fe3O4的性质,并填写表格。 【学生实验1】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制备与Fe3+离子检验(整合实验)。 【问题情景1】阅读课文,结合实验现象,思考与讨论: 1.利用KSCN溶液,可以根据什么现象检验溶液中Fe3+的存在?Fe2+离子遇到KSCN会产生相同的现象吗? 2.FeSO4溶液滴加KSCN溶液一段时间后,再次观察溶液的颜色,出现了什么变化?该变化说明了什么?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Fe(OH)2沉淀是什么颜色?为什么往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会出现颜色变化? 【师生小结】 【问题情景2】 1.从Fe2+被O2氧化为Fe3+,体现了Fe2+的什么性质?除了O2,还有哪些物质可以氧化Fe2+? 2.若要实现从Fe3+转为Fe2+的变化,需要加入什么物质? 【学生实验2】Fe2+与Fe3+的转化,按照教材P)61科学探究进行实验,观察与记录实验现象。 【问题情景3】结合实验探究的现象,思考与讨论: l.Fe3+与铁粉充分反应后的产物是什么?如何证明? 2.回忆前面有关Fe2+的实验,为什么用Fe与稀硫酸制备FeSO4溶液,并保持铁过量? 3.实验中如何判断Fe3+已充分反应?反应不充分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师生小结】 【问题情景3】学生课后思考与讨论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Fe2+离子和Fe(OH)2中+2价的铁均易被氧化。根据所学的知识,思考:利用FeSO4溶液和NaOH溶液时,如何通过实验条件的控制,制备较纯净的Fe(OH)2白色沉淀?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铁的化合物”这一教学片段的有关任务: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