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什么是加因素法?

正确答案

认知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发展了唐德斯的减数法反应时逻辑,提出了加法法则,称之为加因素法。它不是对减数法反应时间的否定,而是减数法的发展和延伸。
斯腾伯格首先提出了加因素法的主要假设,也即加因素法的实验逻辑。斯腾伯格认为,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系列进行的而不是平行发生的。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的。这是加因素法的一个基本前提,加因素法的采用是在假定这个前提成立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在加因素法反应时
间的实验中,研究者通常认定,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总和。加因素法反应时间实验的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而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是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的。也就是说,加因素法假设:如果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那么它们是作用于同一个加工阶段的;而如果两个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即相互独立,那么它们则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根据这个逻辑,在应用加因素法进行实验时,研究者在影响反应时间的各种因素(变量)中找出其中独立的因素。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的时间变化。当两个实验因素影响两个不同的阶段时,它们将对总反应时间产生独立的效应,即不管一个因素的水平变化如何,另一个因素对反应时间的影响是恒定的,这样称两个因素的影响效应是相加的。加因素法就是这样通过探索有相加效应的因素,来区分不同的加工阶段,从而尝试找出某信息加工的所有阶段,以推断整个的信息加工过程。可见,加因素法实验所侧重的,不是区分出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而是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以及辨认它们各自的前后顺序。
斯腾伯格曾借助加因素法揭示了短时记忆提取过程的四个独立因素,并根据这四个独立因素,提出了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四个独立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按照斯腾伯格的看法,测试项目的质量对刺激编码阶段起作用,识记项目的数量对顺序比较阶段起作用,反应类型对决策阶段起作用,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对反应组织阶段起作用。
对于加因素法所依托的系列加工而不是平行加工的这个前提,一些心理学家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信息加工中是应该存在平行加工的可能的。加因素法首先假设信息加工是系列的,然后推测出信息加工的各个加工阶段,这有一种循环论证的倾向。另一方面,关于加因素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即能否应用可相加和相互制约的效应来确认信息加工的阶段,也遭到了众多研究者的质疑。相反,斯腾伯格用加因素法进行了一系列严谨的实验,并得出了一系列有力的实验结果。因此,不能因为这些质疑而否定加因素法的价值,加因素法实验在很大程度上对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核对清单阅读法在阅读过程中的八大问题是什么?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斯腾伯格曾借助加因素法揭示了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的四个独立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

    填空题查看答案

  • 沙赫特和辛格(Schachter&Singer,1962)有关情绪的实验表明,情绪的产生受到下列什么因素的影响:()

    多选题查看答案

  • 等级排列法

    名词解析查看答案

  • 部分报告法

    名词解析查看答案

  • 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感觉直接测量法主要有()、()、()。

    填空题查看答案

  • 最小变化法

    名词解析查看答案

  • 简述刺激—反应法的优点和不足。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