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异化”在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异化的基本含义是指人的创造物与人相脱离、相独立,反过来奴役人、支配人。哲学上的异化是指主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变成外在的异己的力量。黑格尔用以说明主体与客体的分裂、对立,并提出人的异化。马克思认为,异化是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的主要根源是私有制,最终根源是社会分工固定化。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制度下,劳动不是普通的劳动,而变成异化劳动,人丧失能动性,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甚至畸形发展,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达到最严重的程度。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简称为异化理论,他的异化劳动的出发点是“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异化劳动理论包括四个基本规定:第一,工人同他们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劳动产品应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和确证,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产品却同劳动者相对立: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就越贫穷,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劳动的现实化表现为非现实化,劳动产品反过来成了统治工人的力量。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就越少,而且越受他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也就是说,“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马克思这一论述可以看作是对异化劳动的基本概括。第二,工人同他的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异化不仅表现在劳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产行为和劳动过程中。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人的聪明才智和肉体力量都体现在劳动产品上;通过这种活动,人的智慧和体力都获得了发展,同时劳动者还在劳动实践中感到一种创造的幸福和愉悦,劳动是人的本质,是人的内在需要的实现。但是,在异化劳动中,劳动的性质则完全改变:“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劳动的异己性完全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它强制”一停止,人们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这就是说,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从人的内在需要变成了外在的、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劳动不是人的需要,而是一种满足资本家追逐利润的目的手段;是一种被迫强制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不属于劳动者自己,而属于别人,甚至在劳动过程中连他本人也不属于他自己,而属于别人。这种异化劳动的直接结果就是“工人的劳动活动是不依赖于他、不属于他、转过来反对他自身的活动”,也就是工人丧失了自己的人性(自我异化)。1第三,工人同他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这里说的“自由”,是指人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指人能“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的能力;而“自觉”则是指摆脱了本能冲动和肉体需要的状态以后,能在理性支配下自愿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状态。然而异化劳动则使人的自由自觉的特性丧失,变成了像动物一样的生存。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以及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他的精神的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马克思在这里借用费尔巴哈的术语并加以改造,认为人是“类存在物”,并指出,人的劳动实践根本上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劳动的异化,人的自由活动、自觉活动的类本质就被贬低为维持自己肉体生存的手段,人的生活降低到动物的水平,从而使人丧失了自己的类本质。第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马克思认为:“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的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这就是说,产品、劳动及人的本性的异化,必然导致人与人的异化,马克思实质上把阶级对抗的存在看作是人同人相异化,他把这种阶级分化叫做人与人相异化。马克思认为,劳动产品和劳动过程的异化,必然给另一个人带来享受和欢乐,这个跟劳动格格不入的、统治工人的异己力量,就是资本家阶级。在这里,马克思已认识到:生产中的物质关系实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形式上表现为物的异化、劳动的异化,归根到底是人同人相异化,异化劳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以上四个的异化之间有着必然的逻辑关系:第一个异化是直接的经济事实,第二个异化是前一个异化的深入,第三、四个异化是前两个异化的结果。马克思还分析了异化劳动与私有制的关系,他认为异化劳动同私有制有内在的联系:从起源上看,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产生的根源;从既成状态上看,二者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在国民经济学那里,私有财产是(占有他人)外化劳动的根据和原因,而马克思认为私有财产首先是他人异化劳动的结果。“私有财产一方面是外化劳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劳动借以外化的手段,是这一外化的实现。”劳动异化的性质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工资是异化劳动的直接结果,而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