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本题共包含 6 个小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但是它们最终流行了,并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其一个原因在于,他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接受现状,这自然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另一个原因是,他强调道德原则,坚认道德原则是恰当地行使权力的先决条件。最后,孔子为在他去世两个半世纪后,随着帝国政府的建立而成为必不可少的官吏们提供了一门官场哲学。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孔子学说之后,中国最有影响的哲学是道家学说。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两家学说正好相互补充,满足了中国人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材料五:秦以后的中国文化曾遭受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再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对文化的危害也最为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材料六: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
材料七: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传习录》

简答题1

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学说最终“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的原因所在。

正确答案

原因: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强调道德原则;提供一门官场哲学。

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一“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他接受现状,这自然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另一个原因是,他强调道德原则,坚认道德原则是恰当地行使权力的先决条件...”,即可概括说明孔子学说最终“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的原因。
简答题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儒家和道家是如何“相互补充,满足了中国人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的。

正确答案

儒家提倡“仁”“礼”“以德治民”;道家强调“无为而治”和超然、潇洒的人生观。

答案解析

结合材料二“孔子学说之后...因为这两家学说正好相互补充,满足了中国人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并根据所学儒家的伦理道德原则和道家的思想主张即可说明儒家和道家是如何“相互补充,满足了中国人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的。
简答题3

根据材料三,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汉武帝时期对其他各家学说就真的“皆绝其道”了吗?试举例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

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没有,如法家用重农抑商,以严刑峻法来统治人民的主张也被汉武帝融入其统治思想。

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三“《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即可概括出董仲舒提出的主张。根据史实即可知晓汉武帝时期对其他各家学说的政策。
简答题4

根据材料四、五,两位学者对董仲舒的评价有何不同?原因何在?

正确答案

材料四肯定了独尊儒术对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材料五三在肯定其对巩固封建政权所起的作用的同时,主要强调了它对文化发展的危害。评价的视角、关注问题的重点不同。

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统一思想,归本儒家...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对文化的危害也最为长远。”,即可概括出两位学者对董仲舒的不同的评价,结合历史背景即可分析其原因。
简答题5

材料六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正确答案

见解: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三纲五常;道德规范是天理,即万物的本原。
历史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六“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即可概括出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的新见解。主要从统治秩序、民族精神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简答题6

据材料七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综合材料七、八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

正确答案

内涵:要有是非之心,关心民众疾苦。方法:努力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本性。
认识:传统伦理道德存在为政治服务的一面;传统伦理道德不断传承发展;要善于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剔除糟粕等。

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七“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即可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
本题实际上考查了对传统儒家思想的评价性认识。根据材料“...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可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存在积极和消极方面的内容,一分为二地评价即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程朱理学
相似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600—3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东西方都出现了杰出的思想家,西方有苏格拉底,东方有孔子,他们的思想照亮人类前进的道路。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600—3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东西方都出现了杰出的思想家,西方有苏格拉底,东方有孔子,他们的思想照亮人类前进的道路。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一直受到世人的瞩目,近年来更是受到世人的青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的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一直受到世人的瞩目,近年来更是受到世人的青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的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一直受到世人的瞩目,近年来更是受到世人的青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的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一直受到世人的瞩目,近年来更是受到世人的青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的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一直受到世人的瞩目,近年来更是受到世人的青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的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