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对
B错
凯恩斯在《通论》中指出()。
单选题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是现代经济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灾难。1929~1932年,世界各国的工业生产急剧下降,物价水平大幅下跌,失业率急增。其中工业生产的跌幅在美国、德国、法国和英国分别为50%、40%、30%、10%,物价水平的跌幅分别为30%、30%、40%和25%,各国失业率都接近于25%。对于这次大萧条,后来的学者依据各自的理论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包括: (1)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指出,大萧条的主要诱因在于投资者信心的不稳定,政府的放任自流是大萧条蔓延的主要原因。 (2)弗里德曼在《美国货币史》中批驳了凯恩斯的观点,指出美联储采取错误的干预政策——高度紧缩的货币政策才是美国经济从波动演变为大萧条的罪魁祸首。 (3)金德尔伯格和特姆恩等人则做出了国际性的解释,指出大萧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水平上没有一个经济上具有领导地位的国家以及各国采取金本位制度,致使各国采取以邻为壑的经济政策,加速了衰退的国际蔓延,导致大萧条的产生。 这些观点是否必然相互冲突?如果冲突,其中冲突的核心是什么?如果不冲突,你可以采取何种方式加以协调和整合?
简答题查看答案
简述凯恩斯《通论》与传统经济学的分歧。
简答题查看答案
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经济学家凯恩斯的代表著作。
判断题查看答案
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产生的背景是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它主要为了解决就业问题。
判断题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是现代经济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灾难。1929~1932年,世界各国的工业生产急剧下降,物价水平大幅下跌,失业率急增。其中工业生产的跌幅在美国、德国、法国和英国分别为50%、40%、30%、10%,物价水平的跌幅分别为30%、30%、40%和25%,各国失业率都接近于25%。对于这次大萧条,后来的学者依据各自的理论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包括: (1)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指出,大萧条的主要诱因在于投资者信心的不稳定,政府的放任自流是大萧条蔓延的主要原因。 (2)弗里德曼在《美国货币史》中批驳了凯恩斯的观点,指出美联储采取错误的干预政策——高度紧缩的货币政策才是美国经济从波动演变为大萧条的罪魁祸首。 (3)金德尔伯格和特姆恩等人则做出了国际性的解释,指出大萧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水平上没有一个经济上具有领导地位的国家以及各国采取金本位制度,致使各国采取以邻为壑的经济政策,加速了衰退的国际蔓延,导致大萧条的产生。
简答题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是现代经济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灾难。1929~1932年,世界各国的工业生产急剧下降,物价水平大幅下跌,失业率急增。其中工业生产的跌幅在美国、德国、法国和英国分别为50%、40%、30%、10%,物价水平的跌幅分别为30%、30%、40%和25%,各国失业率都接近于25%。对于这次大萧条,后来的学者依据各自的理论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包括: (1)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指出,大萧条的主要诱因在于投资者信心的不稳定,政府的放任自流是大萧条蔓延的主要原因。 (2)弗里德曼在《美国货币史》中批驳了凯恩斯的观点,指出美联储采取错误的干预政策——高度紧缩的货币政策才是美国经济从波动演变为大萧条的罪魁祸首。 (3)金德尔伯格和特姆恩等人则做出了国际性的解释,指出大萧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水平上没有一个经济上具有领导地位的国家以及各国采取金本位制度,致使各国采取以邻为壑的经济政策,加速了衰退的国际蔓延,导致大萧条的产生。
简答题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是现代经济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灾难。1929~1932年,世界各国的工业生产急剧下降,物价水平大幅下跌,失业率急增。其中工业生产的跌幅在美国、德国、法国和英国分别为50%、40%、30%、10%,物价水平的跌幅分别为30%、30%、40%和25%,各国失业率都接近于25%。对于这次大萧条,后来的学者依据各自的理论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包括: (1)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指出,大萧条的主要诱因在于投资者信心的不稳定,政府的放任自流是大萧条蔓延的主要原因。 (2)弗里德曼在《美国货币史》中批驳了凯恩斯的观点,指出美联储采取错误的干预政策——高度紧缩的货币政策才是美国经济从波动演变为大萧条的罪魁祸首。 (3)金德尔伯格和特姆恩等人则做出了国际性的解释,指出大萧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水平上没有一个经济上具有领导地位的国家以及各国采取金本位制度,致使各国采取以邻为壑的经济政策,加速了衰退的国际蔓延,导致大萧条的产生。
简答题查看答案
在封闭经济中,凯恩斯交叉分析的均衡条件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