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评“中体西用”论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正确答案

1积极影响:
(1)“中体西用”论是鸦片战争之后就出现的一种观点,流行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时期,这种理论一面主张引进西方的物质文化,一面又要捍卫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而二者的关系,前者为“用”,后者为“体”。这一理论在洋务运动时期曾超过积极的作用,在面对强大的封建顽固势力时,要想变革,也只有在这一理论的口号下才有可能部分引进西学
(2)另一个积极作用在于它开始破坏儒家文化固有的体系。“中体西用”继承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但二者有一些重要的不同,使得儒家经典已不再具有无所不能的绝对权威性,儒学由内圣推及到外王的逻辑结构就遭到了破坏,而不得不把西方近代物质文明引到中国文化中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2消极影响:
这一理论的进步性是有限的,当中国文化的近代化进入制度层面时,中体西用则阻碍了这一进程,因为中体西用是用来维护封建统治的,而制度层面则是要改变这一体制,所以它成为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严重阻力。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中体西用论”是哪一派的文化主张和理论?其基本主张是什么?有什么积极和消极作用?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我们要肯定宗教禁忌的正面积极的社会作用和功能,忽略其在实际社会生活当中的消极方面。

    判断题查看答案

  • 古代的中庸之道,从消极的方面看,它扼杀了(),但另一方面,它又维护了传统的延续性和恒久性,在封建社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尽管在后來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也阻碍了历史的发展。

    填空题查看答案

  • 哪一项不是全球化对民族精神的消极影响()

    单选题查看答案

  • 以下属于全球化对民族精神的消极影响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试述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作用?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最早提出“中体西用”一词的人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民族风俗习惯中的陈规陋习,是民族风俗习惯中的糟粕,它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消极和()作用,正是移风易俗的必要所在。

    填空题查看答案

  • “中体西用论”是中国近现代()()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

    填空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