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曹丕“文气”说的要义有三。
一是曹丕所言之“气”,是指表现在文学作品中的作家的自然禀赋、个性气质,属于生理和心理范畴,全然没有伦理道德色彩,完全不同于孟子所倡言的“吾养吾浩然之气”。
二是曹丕将“文气”大致上分为“清”与“浊”两大类,清为阳刚之气,浊为阴柔之气。人禀阴阳二气而生,表现在文学作品之中,则有文气的或清或浊之别,如曹丕在《典论.论文》和《与吴质书》中所谈到“逸气”与“齐气”。曹丕的文气二分法,实际上开后世以阳刚之美、阴柔之美论文学风格的先河。
三是曹丕论为文之气,尤其强调创作个性的独特性及不可改变性,他认为文气的不同是因人的天赋禀性不同,因而无法以人力来改变,亦无法以人为的方式来授受。曹丕的这一观点,强调作家独特个性对于作品风格的决定性意义,表现出魏晋时期“人的自觉”及“文的独立”的时代精神。
曹丕的“文气”说,实际上就是“作家才性论”。曹丕以气论文和文人,实际上就是以气论作家之才性,这里的“性”,特指与文学创作密切相关的气质、性格,与正统儒家的德性、品性全无关系;这里的“才”,既不是泛指一般的智慧或才能,也是不是曹操所渴求的治国用兵之才,而专指文章之才,辞赋之才,亦即文学创作之才。才与性,共同塑造出主体作为“文人”的人格形象。才,有先天与后天之分,自然与人为之别。曹丕所标举所推崇的才,主要是指出于人之自然禀赋的先天之才。清浊之气既禀于自然,那么所作文章的美恶也主要取决于天才,所以曹丕要说“不可力强而至”。魏晋人崇尚自然,凡识鉴人物之美,往往归之于自然禀赋。曹丕论作家才性不是强调先天禀赋而忽略后天因素。读曹丕《典论.自叙》可知,曹丕并不否认作家创作要受他人影响。曹丕自叙:“上(曹操)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而思专,长则善志;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余是以少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记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所著书论诗赋,凡六十篇。”可见在勤学、博览、好思等方面,曹丕从小就接受了父亲及家庭的影响。后来刘勰《文心雕龙.体性篇》论文气与才性,“才、气”与“学、习”并举,“才有天资”与“学慎始习”并重。这种“惟务折衷”的辩证观点已在曹丕这里开其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