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爆炸品是炸药和爆炸性药品及其制品的总称。其主要危险特性如下:
(1)爆炸性
爆炸品的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决定其爆炸性,具有速度快、放出大量的热和产生大量气体产物的特点。如TNT(2,4,6-三硝基甲苯)、硝化甘油(丙三醇三硝酸酯)、硝化棉(硝化纤维素)等等。
爆炸品一旦发生爆炸事故,爆炸中心的高温、高压气体产物会迅速向外膨胀,剧烈地冲击、压缩周围的空气,使其压力、密度、温度突然升高,形成很强的空气冲击波并迅速向外传播。冲击波在传播过程中有很大的破坏力,会使周围设施、建筑物遭到破坏,人员遭受伤害。
衡量爆炸品爆炸性的指标主要有爆速、每千克爆药爆炸后产生的气体量和敏感度等。
(2)敏感度
敏感度是指爆炸品在受到热、撞击、摩擦等外界能量(起爆能)作用时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显然,起爆能与敏感度成反比,起爆能越小,敏感度越高。可用最小起爆能表征爆炸品的敏感度。
不同的爆炸品对不同形式的外界作用的敏感度是不同的。对摩擦、撞击敏感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爆炸危险性越大;对温度越敏感,危险性越大。如泰安(季戊四醇四硝酸酯)的撞击敏感度较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高,而苦味酸的撞击敏感度较TNT高。
爆炸品除具有对热、撞击、摩擦等敏感性外,某些爆炸品对光照敏感,受光照易于分解爆炸,如叠氮银、雷酸银等。某些爆炸品对一些特定的化学品敏感,如与酸、碱、盐或与金属及其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敏感性更高、更易爆炸的产物,如苦味酸遇某些碳酸盐能反应生成更易爆炸的苦味酸盐,雷汞遇盐酸、硝酸、硫酸会分解或爆炸,苦味酸与铜、铁等金属作用发生爆炸。
(3)殉爆
殉爆是指炸药A爆炸后,能够引起与其相距一定距离的炸药B爆炸,这种现象称为炸药的殉爆。能引起从爆药百分之百殉爆的两炸药之间的最大距离称为殉爆距离,而百分之百不能引起从爆药殉爆的两炸药之间的最小距离称为殉爆安全距离。殉爆安全距离大于殉爆距离。在实际工作中殉爆会扩大事故,造成更大的损失。
(4)毒害性
很多爆炸品本身都具有一定的毒性。绝大多数爆炸品爆炸时能够产生诸如CO、CO2、NO、NO2、HCN、N2等有毒或窒息性气体。毒性物质可以由呼吸道、食道或皮肤进入人体内,引起中毒。
发生爆炸品火灾时,一般应采取以下处置方法:
(1)常用的灭火剂是水,亦可用空气泡沫(高倍数泡沫较好)、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剂施救。禁止用沙土类的材料进行盖压,不可用蒸汽和酸碱泡沫灭火剂灭火,不可用窒息法灭火。
(2)扑救有毒或燃烧产物有毒的爆炸品火灾时,应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深入毒区时应穿全封闭式消防防化服。
(3)对爆炸品堆垛冷却或灭火时,应避免水流直接冲击堆垛,造成堆垛倒塌引起再次爆炸。应在水枪的掩护下搬移着火源周围的爆炸品。
(4)应积极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利用现场的地形、地物作掩体和采用低姿射水;消防设备、设施及车辆不要停靠离爆炸品太近的水源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