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利用劳动供给理论分析“带钉”的工伤补偿计划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正确答案

(一)与工作第一个小时有关的报酬是负的,处于C点不工作的人重新工作时,发现因为工作其收入大幅下降,工作产生的报酬将会被津贴的减少而抵消,造成了负净工资,这一替代效应妨碍人们工作。
(二)假定不工作时的津贴AC等于受伤前的工资水平E0,如果工人看重闲暇,那么他技能得到原水平的津贴,又能得到闲暇,显然效用增加,工人在C点比在f点境况要好,因为他在U2上,这种收益效应造成早日重返工作岗位。
我们假定工伤补偿计划规定如下:当受工伤之后,工人只要未工作就可以获得与受伤前相等的工资。如果工人找到工作,无论他工作多长时间都不再被认为是伤残,从而不能继续享受津贴。我们利用下图分析这一计划对工人工作激励效应。

如图所示,图中假定受伤前的预算约束线是AB,工资是E0,并且假定工人的“市场”预算约束(即无工伤补偿计划情况下的约束)不变,所以康复之后仍然能得到受伤前的工资。在上述条件下,受伤后的预算约束是BAC;个人的最大效用在C点,即不工作。预算约束包括AC段,AC段看上去像一个“钉子”,正是这个“钉子”造成了严重的工作动机问题。原因有两点:第一,与工作第一个小时有关的报酬是负的,即处于C点(不工作点)的人重新工作时,发现因为工作其收入大幅度下降,工作产生的工资报酬将会被津贴的减少而抵消,造成了负“净工资”。这一计划造成的替代效应显然妨碍人们工作。
第二,假定不工作时的津贴AC等于受伤前的工资水平E0,如果工人看重闲暇(正如标准的向下倾斜的无差异曲线U1,U2所假定的),那么他可以既得到原工资水平的津贴,同时又享受更多的闲暇。显然,效用增加,工人在C点比在f点(受伤前的工资与闲暇的组合)境况更好,因为他处于无差异曲线U2而非U1上。在这种情况下,受益者不工作时的境况比工作时更好,显然会产生强烈的收入效应,阻碍受益人早日重返工作岗位。
由于收入补偿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如何使不幸的工人摆脱困境,不太注重工作激励方面的效果,因此制定一项避免降低工作激励的计划是不易的。例如,在上例所描述的工人偏好中,略低于Ag的津贴既能保证最低的效用损失,又能促使受伤者在康复之后尽快返回工作岗位。因为,如果工人工伤好后继续工作,他将会获得无差异曲线U1,见点f,而获得低于Ag的津贴却不会达到无差异曲线U1。但是,由于工人的偏好不同,所以个人的最优津贴(即产生工作激励效应,同时又保证最小的效用损失)也不同。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粘性工资理论认为,劳动的供给量决定就业。

    判断题查看答案

  • 根据个体劳动供给理论,所得税率的下降将导致()

    单选题查看答案

  • 什么是劳动-闲暇模型?如何利用该模型推到个人劳动供给曲线。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分析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在分析劳动力供给时,一般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

    判断题查看答案

  • 新古典学派的()提出了创立关于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关键性理论概念。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在短期劳动力供给分析中,一般假定人口规模是一定的,劳动力资源数量是不变的。

    判断题查看答案

  • 1954年,刘易斯发表了题为“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提出了他的()理论。

    填空题查看答案

  • 效率工资理论最重要的一个假设是,员工的有效劳动供给量或工作努力程度与工资水平有什么样的关系()

    单选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