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
1.发作:表现为周期性寒战、发热和出汗退热三个阶段。疟疾发作停止后,体内少量残存的红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可重新大量增殖起来,再次引起疟疾发作,称为再燃。疟疾出发后,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潜隐期,又出现原虫血症及疟疾发作,称为复发。
2.贫血:疟疾引发贫血以恶性疟原虫多见。破坏红细胞较严重,脾功能亢进,骨髓红细胞生成障碍和免疫病理损害可参与贫血机制。
3.脾肿大:严重者肿大的脾脏可达脐下。
4.虐性肾病:表现为肾病综合症的全身性水肿,腹水,蛋白尿和高血压等症状,最后导致肾功能衰竭。
5.凶险型恶性疟疾:昏迷,高热,脑型疟疾。
传播途径:按蚊是传播疟疾的唯一媒介
防治:防治策略:控制——消灭——控制;预防包括个体防御和人群防御。主要措施有蚊媒防治预防服药和疫苗预防。
治疗:
1.作用于红内期裂殖体增殖期,用于控制临床症状:氯喹、青蒿素。
2.作用于红外期休眠子(根治)伯氨喹啉。
3.作用于配子体(阻断传播):乙胺嘧啶、伯氨喹啉。
4.作用于红外期裂殖体增殖体(病因性预防):乙胺嘧啶、伯氨喹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