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中国金融业开放将促使中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更多地依赖于市场手段,加快实现宏观调控方式从直接向间接的转变。但从近期看,银行业开放导致的中国金融体系变化,将改变货币需求的稳定性,使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加复杂化,对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重大影响。
(1)货币政策控制力减弱。货币政策的实施需要通过金融机构传导才能对实体经济起作用。相对于国内银行,货币政策对外资银行的控制能力要弱一些——外资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国外金融市场,它们受利率管制、窗口指导信贷政策等货币政策的约束很小。当国内货币政策的意图发生变动时,它们会通过转向国外市场加以规避。这必然会缩小货币政策的直接覆盖面,弱化货币政策效应。
(2)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降低。目前,中国货币政策是以货币供应量M1、M2为中介目标,但是现行货币供应量M2统计遗漏了两项内容:
一是国内金融机构外汇存款;
二是外资金融机构存款。这两项内容所涉及的金融业务量(以资产度量)占国内全部金融业务量的14%,对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实现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随着外资银行业务量的扩大,这种偏差还会随之放大。
另外,随着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后金融机构多元化及其业务多元化的发展,国内企业和居民的货币需求形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的相关性也会受到影响。同时外资银行带来的金融创新及发展、利率市场化压力的增大,也都会削弱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
(3)部分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率有所减弱。银行业开放除了有助于增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效果外,对其它货币政策工具都有抵销作用。首先是利率。外资银行外汇贷款利率完全不受中央银行管制,外资银行市场份额的增加实际上意味着不受利率管制的金融业务量增大。结果必然会减弱中央银行利率管理的有效性;其次是存款准备金。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的贷款受其存款来源的制约比较小,它们既有从国际金融市场融通外汇资金的优势,同时也能够方便地从国内银行获得人民币资金。由于同业资金不要求缴存存款准备金,因此,外资银行的发展将削弱准备金制度的有效性。
三是再贷款、再贴现。这些政策工具对国内银行业的资金支持具有积极作用,但外资银行不是调控对象。银行业开放意味着再贷款、再贴现工具传导的范围和程度相对缩小。
(4)货币政策的外在约束增强。外资银行作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结点,其在境内运作会使货币政策的对外依赖程度日益加强,从而部分地削弱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