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试谈谈你对中国古典文论当中“虚静”理论的认识?

正确答案

(1)“虚静”本是道家倡导的一种修养方式,又称“静思”、“虑心”、“空静”。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对“虚静”就有很多阐释:“致虚极,守静笃”。强调只有保持一种虚静的心境,才能认识和把握万事万物。随后庄子发挥了这一思想,对虚静理论作了补充:“虚静者,心斋也”,他用“心斋”来解释虚静,要求人从各种欲望中解脱出来,摆脱个人的利害得失,做到内心的澄彻空明。惟其如此方能达到“道德之至”的至高境界。
(2)道家之外,管子和荀子也非常看重虚静的修身养性的作用。从魏晋开始“虚静”逐渐演变为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术语,对中国古代的审美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陆机在《文赋》中运用“虚静”理论来对文学艺术创作思维进行剖析,认为虚静的状态乃是进行文学构思、创作的首要条件。刘勰的《文心雕龙》同样凸现了虚静的价值:“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唐代在六朝文论的基础之上继续强调“虚静”对文学创作的重要作用。”除此外,杜甫、白居易等人也标举虚静。可见“虚静说”在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广泛程度。
(3)作为文论中的“虚静”概念主要强调的是文学创作中的心境需要“虚静”的状态,而较少涉及文学接受活动的论述。但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接受者在面对作为审美客体的文学文本时,同样需要以一种“虚静”的心境状态从事文学的接受活动,惟其如此,才能够不受外在的功利性的干扰,以一种无功利的空明心理状态进行审美观照达到最高的审美愉悦感。文学接受中,接受者只有保持虚静、平和自然这样的心境,才能全神贯注进入作者所创造的虚无缥缈的世界,才能和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才能真正理解和接受作品,实现真正意义的阅读。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比兴”,“虚静”,“神思”都具有丰富的心理学内涵()

    判断题查看答案

  •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滋味”说、“物感”说等属于()。

    单选题查看答案

  • 结合世界比较文学发展的历史,谈谈你对新文论冲击、挑战比较文学的看法。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结合世界比较文学发展的历史,谈谈你对新文论冲击、挑战比较文学的看法。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中国古典文论中从意境审美风格上分类的是()

    不定向查看答案

  • 试谈谈你对文艺学的看法?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在我国的文论史上,首次运用西方文论话语体系全面地评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著作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刘勰在()中提出“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的文论观。

    单选题查看答案

  • 简要回答理论的内涵,谈谈你对理论的看法。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