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王守仁“心即理”与“性即理”的具体含义的及其关系?

正确答案

王守仁继承了宋儒主流派关于心、性、天等范畴有所区别、又同一互通的基本思想,但他的最终归宿仍是落在心上。
王守仁认为,理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于人心:
一是以“本体”即人的本质的形式存在,在此情形下,“心即理”的心学基本命题实际上需要依赖性范畴的中介转换才能得以确立,所谓“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性实际作了心与理之过渡的桥染,即将心学的心即理与道学的性即理统一起来了,统一的基础是心而不是理。
二是以“条理”即内在规范的形式存在,心中的“条理”规范发现为外在的社会道德原则,故“外理”纵有千变万化,最终仍不外于一心。
王守仁将宋儒的天命之性和天理的范畴都收归于心,以前者言本心的浑然全体,而以后者发明条理的森然毕存,从而对宋以来理学的本体性范畴,从心学的立场出发作出了总结。王守仁宣称:“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天下宁有心外之性、宁有性外之理乎!宁有理外之心乎?”王守仁所坚守的,始终是心、性、理不二的立场。这种通过“性”而发明的心理同一的理论,是王守仁心学最为重要的内容。不论他的理论表述是突出知行合一还是致良知,在实质上都是心理为一观点的不同实现形式而已。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性即理也

    名词解析查看答案

  • 如何理解陆九渊的“心即理”?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陆九渊“心即理”

    名词解析查看答案

  • 王守仁与王夫之知行观异同。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怎样评价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论王守仁的“致良知”说。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如何理解王守仁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王阳明(王守仁)

    名词解析查看答案

  • 明代的王守仁认为:“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这一观点属于()。

    单选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