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对联的制作,充分利用了汉语汉字在音、形、义方面的特点。汉语用汉字记录,一个汉字往往能够记录多个义项,这样就可以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构成双关。对联就经常利用语义双关的手法,如“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相如”和“无忌”既可作人名,又可作为普通词语,根据字面义进行理解。作普通名词时,“相如”的意思是“相像”,“无忌”的意思是“没有忌讳”。
对联中也常常用谐音手法,如清代著名文人金圣叹因抗粮哭庙案被判死刑,临刑前,其子置酒菜进行生祭,与父诀别,金圣叹心中酸苦,吟诵了一副对联:“莲子心中苦,梨儿腹里酸。“莲”谐音“怜”,“梨”谐音“离”。一副对联写尽心中怨愤,正是大家手笔。
有些对联利用拆字构成联语。对联本来就是利用汉字、汉语的特点而构成的一种汉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而利用字形的离合构成联语,就更能增添联语的机智与趣味。如“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上联合“此木”为“柴”、合“山山”为“出”;下联合“因火”为“烟”,合“夕夕”为“多”。又如“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上联拆“冻”为“东二点”,拆“洒”为“西三点”;下联拆“切”为“七刀”,因为“切”是左右结构的字,故曰“横”,拆“分”为“八刀”,因为“分”是上下结构的字,故曰“竖”。这两副对联,前者用的是合字法,后者用的是拆字法,对得巧妙而有趣,显出了作者的机智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