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骨骼是由骨膜、骨质和骨髓构成的。①骨膜:在骨的外表面及长骨骨髓腔内表面,都有一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分别称骨外膜和骨内膜。此处分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它们是骨生长的基础结构。A、骨外膜:即通常所说的骨膜,可分两层:外层较厚,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纤维粗大而致密,其中有许多纤维束穿经内层进入骨质,使之固着于骨面。内层疏松,富含血管、神经、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血管进入骨质,对骨起营养作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在幼年时期功能非常活跃,直接参与骨的生长,使骨不断加粗;到成年期转为静止状态。但当骨出现损伤时,又可重新恢复其功能,参与骨的修复与愈合。故骨膜剥离太多或损伤过大,都不利于骨折的愈合。B、骨内膜:衬覆在骨髓腔内面和骨小梁的表面,为一薄层结缔组织膜,内含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也有造骨和破骨的功能。②骨质:(包括骨密质和骨松质)。骨质是构成长骨的骨干及短骨和不规则骨外表面的主要成份。A、骨密质:它是由许多骨板及填充于其骨板之间的钙盐组成,力学性能好,抗拉及抗压和抗扭曲强度都很大。主要的骨板有:内环骨板、外环骨板、间骨板及哈佛氏骨板等。B、骨松质:同由许多呈针状或片状的骨小梁相互交织构成。呈蜂窝状结构。主要存在于长骨两端或不规则骨的内部。骨小梁的排列遵循压力曲线和张力曲线的规律,这样可使骨在组成过程中达到用料最省,力学性能最好的效能。C、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网眼内,是人体最大的造血器官。主要由网状结缔组织和造血细胞组成。分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胎儿及婴幼儿时期的骨髓都是红骨髓,其内含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细胞及其它幼稚型的血细胞,故呈红色、有造血机能,主要生成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等。大约从五岁开始,长骨干的骨髓腔内出现脂肪组织,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其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所代替,并呈现黄色,成为黄骨髓,失去造血能力。但黄骨髓内尚有少量幼稚血细胞,仍保持着造血潜能,故当机体需要时,又可逐渐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能力。在短骨、扁骨及不规则骨和长骨骺等处的红骨髓一般终生存在,因此,临床上常选择髂骨或胸骨进行骨髓穿刺,检查骨髓象,以助诊断疾病。D、骨的血管和神经:骨的血管滋养骨组织、骨髓、骺板及骨膜。因骨的种类不同,其血管的分布也有所不同。以长骨为例、其血管有:a、骨膜的动脉、滋养骨干的表面。b、滋养动脉:经骨干的滋养孔直入骨髓腔内,滋养骨干的内层。c、骨端的动脉:主要来自供应关节营养的动脉,分别进入骨端和干骺端的不同部位。当骺软骨(板)存在时,骺和干骺的动脉互不吻合,骺板消失后,二者互相吻合。由于骨的血液供应是来自多方面的,动脉在骨内又有丰富的吻合,所以部分血管损伤,一般不会引起骨的坏死。静脉大致与动脉伴行,多数自骨端的小孔出来。神经伴随动脉进入骨内,内含血管运动纤维和躯体感觉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