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从古代到现代,人类自然观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经历了:古代朴素自然观→中世纪神学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和机械论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古代朴素自然观特点: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带有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性的缺陷,包含了以后分裂的种子。
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特点:神学=科学,世界上一切都是神创造出来的;人活在世界上不仅没有幸福,而且就是为了“赎罪”,以便死后升入天堂。
近代形而上学和机械论自然观特点:克服了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缺陷,但不可避免地带有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特点。所谓机械论,就是把任何运动包括人类社会的运动都看作是机械运动,提出了“人是机器”、“人是钟表”这样的命题。所谓形而上学,就是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而像盲人摸象似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特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包括三个方面,即物质系统的思想,发展演化的思想,普遍联系的观点。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在人类历史上,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在人类历史上,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嫦娥奔月”,到今天的“神舟”号系列对太空的探索,再到“天宫一号”的发射,我们对太空的了解越来越深入,这说明()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帆风顺的 ③实践锻炼并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④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单选题查看答案

  • 下列各叙述中的结论是应用了哪一种归纳推理得出的? 1、任意取大于1的奇数,各自平方,再从得到的数中减去1,例如:72-1=48112-1=12052-1=24;92-1=80152-1=224等等。从它们的得数中我们发现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即每一个得数都能被8整除。用其他的奇数再进行几次尝试,也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我们就得出结论:“一切大于1的奇数的平方减去1,得到的数是8的倍数”。 2、元素的排列,四季的交替,生物的进化,社会的发展,天体的运行,都有固定不移的基本秩序。这种秩序表明,一切物质的运动形态都是有其固有规律的,没有任何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3、锂、纳、钾、铷、铯、钫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所以,元素周期表第一主族中全部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4、自然科学来自人类的生产活动。最早的天文学是在人们的游牧活动和农业活动中,总结各种天象及日月星辰的观察材料而建立起来的;农业生产和商业交往活动,需要丈量土地、衡量器物、计数事物、测定时间,从而出现了古代数学;在手工劳动中,制造和使用各种工具、器械,从事建筑,进行推、拉、举、抛等活动,体验到一些机械运动原理,产生了古代力学;从畜牧和种植活动中,了解到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性状和生长规律,获得了最早的生物学知识等。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现代自然观是基于自然演变与社会兴亡交替的对比,形成历史性的自然观,把自然界视为与人类社会具有相同演变机制的世界,形成辩证的发展观念,既所谓“自然是历史的,历史是自然的”。这一观点的基本特点: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为什么说现代自然观是对古代自然哲学的辩证复归?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西方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唯物主义到唯心主义、从自然主义到本能论、从理性到反理性的发展里程。

    判断题查看答案

  • 孙中山把自然史和人类历史统一起来,把社会发展规律的不可抵抗行视同于自然演变的规律,认为“世界的潮流,由神权流到君权,由君权流到民权,现在流到了民权,便没有办法可以反抗”。

    判断题查看答案

  • 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是丰厚的,但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这样的前提下,谋求发展,既要合理利用资源又不能损害自然环境,还要注意保持自然,否则将会受到自然的惩罚。从哲学上讲,这是因为()

    单选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