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某住宅采用墙下条形基础,建于粉质黏土地基上,未见地下水,由载荷试验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为220kPa,基础埋深d=1.0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平均重度γm=18kN/m3,天然孔隙比e=0.70,液性指数IL=0.80,基础底面以下土的平均重度γ=18.5kN/m3,基底荷载标准值为F=300kN/m3,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最接近()(承载力修正系数ηb=0.3,ηd=1.6)。

A224kPa

B228kPa

C234kPa

D240kPa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关于微风化岩石地基上墙下条形基础的地基承载力,()的说法是正确的。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某厂房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尺寸4m×6m,基础埋深为2.0m,地下水位埋深1.0m,持力层为粉质黏土(天然孔隙比为0.8,液性指数为0.75,天然重度为18kN/m3)在该土层上进行三个静载荷试验,实测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130kPa,110kPa和135kPa。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作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偏心距e<0.1m的条形基础底面宽b=3m,基础埋深d=1.5m,土层为粉质黏土,基础底面以上土层平均重度γm=18.5kN/m3,基础底面以下土层重度γ=19kN/m3,饱和重度γsat=20kN/m3,内摩擦角标准值φk=20°,黏聚力标准值ck=10kPa,当地下水从基底下很深处上升至基底面时(同时不考虑地下水位对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地基()(Mb=0.51,Md=3.06,Mc=5.66)。

    单选题查看答案

  • 软土地基上某建筑物,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宽度1.8m,拟采用换填垫层法进行地基处理,换填垫层厚度1.6m,问下列哪项不是影响该地基承载力及变形的因素?()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某场地分布有4m厚的淤泥质土层,其下为粉质黏土,采用石灰桩法进行地基处理,处理4m厚的淤泥质土层后形成复合地基,淤泥质土层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k=80kPa,石灰桩桩体承载力特征值fpk=350kPa,石灰桩成孔直径d=0.35m,按正三角形布桩,桩距5=1.0m,桩面积按1.2倍成孔直径计算,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可提高1.2倍,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某建筑物处在深厚均质软黏土地基上,筏板基础。承载力要求达到160kPa,工后沉降控制值为15cm。初步方案采用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加固。主要设计参数为:桩长15.0m,桩径50cm,置换率为20%。经验算:复合地基承载力为158kPa,工后沉降达到22cm。为满足设计要求,采取()的改进措施最为合理。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某城市地铁6km区间隧道,自南向北穿越地层依次为:一般粉质黏土、残积土、中强风化砂岩、砂砾岩、强一微风化安山岩。该区问位于市中心地带,道路交通繁忙,建筑物多,采用()施工比较合适。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某港湾淤泥黏土层厚3m左右,经开山填土造地填土厚8m,填土中块石大小不一,个别边长超过2.0m,现拟在填土层上建5~6层住宅,在下述地基处理措施中选择哪种方法比较合理?()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某油罐拟建在深厚匀质软黏土地基上,原设计采用低强度桩复合地基,工后沉降控制值为120mm,现业主要求提高设计标准,工后沉降控制值改为80mm。修改设计时采用下列哪一选项的措施最为有效?()

    单选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