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设计实验、调查研究、动手实验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数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等。教师应结合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案例:"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中,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种子萌发可能需要的环境条件,例如水、空气、温度、阳光、肥料、土壤等。然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和资料。最后总结出种子萌发必需的环境条件。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的科学能力进行评价?

正确答案

①能否根据生活经验或观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②能否根据问题提出假设?
③能否利用现有的材料设计相关的实验方案(如对比实验)?
④能否按照实验计划准备实验材料,有步骤地进行实验?
⑤完成实验过程中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⑥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种实验器具?
⑦能否准确地记录和收集有价值的相关数据?
⑧能否有效地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相关结论?
⑨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生物课程标准》选取了十个一级主题,它们分别为: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请简要回答为什么选取这些作为一级主题?

    简答题查看答案

  • STS教育是指()、()和()相结合的科学教育新理念。

    填空题查看答案

  • “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1.这一观点反映的是()课程理论。 2.制订教学计划首先考虑的问题是()。 3.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主张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4.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5.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

    填空题查看答案

  • 袁隆平院士以他在生物学上的显著成就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的主要贡献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科学家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所用的B淋巴细胞是来自()

    单选题查看答案

  • 科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分成若干个界,每个界又被分为六个等级:门、纲、目、科、属、种。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科学家通过对动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制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下列哪项不属于仿生的成果?()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某生物学习小组开展“环境水质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制作2组生态瓶并编号,A组各加入200mL的清水,B组各加入200mL不同浓度的污水;然后各放入100粒青蛙卵到瓶中,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请分析作答: (1)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主要内容是()。 (2)他们选取受精卵数量为100粒而不是5粒的理由是()。

    填空题查看答案

  • 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错误叙述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