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表里同病一般有三种情况:表证重而里证轻;表证轻而里证重;表里证轻重相当。治疗时相应有三种治则:①先治表证,后治里证;②先治里证,后治表证;③表里同治。临证选择哪一种治则,须视其病情的轻重缓急而定,《金匮》主要强调了前二者。如《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云:“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若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说明一般情况下,表里同病,表证势急,里证不重时,当先治其表,表解之后才能攻里。若先攻其里则易导致表邪内陷,而变生它证,故采取先表后里的治则。即“若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但是如果表里同病,里证势急,如出现“下利清谷”伴“身体疼痛”,即属里阳虚寒,又兼表邪时,则当急治其里,后攻其表。如先发其表,则犯“虚虚”之戒,重伤阳气,会导致正虚难以抗邪,邪气蔓延,反有亡阳之变。临床对这种病证,一般先以四逆汤温其里,里证缓解,再用桂枝汤解表散邪。所以,表里同病,应采取急者先治的原则。而只有在表病与里病处于急缓相当的情况下,才可表里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