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析

政事堂

正确答案

是唐宋时期的中央权力中枢机构,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后,为了协调三省的权力,规定三省长官对重大政务应共同议论于门下省的政事堂。政事堂开始设在门下省后改设在尚书省,唐开元年间改设在中书省,政事堂是国家最高决策机构,专设吏、户、枢机、兵、刑礼五房办事机构,政事堂的长官叫执笔,政事堂与枢密院合称”两府“,政事堂成为国家决策,行政最高机构,下设七房办公机构。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唐朝,政事堂最初设在门下省,后移至中书省。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政事印”改为“中书门下之印”,并设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等五房于政事堂后,分曹以主众务,其五房长官称“堂后官”。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时期,政事堂改为()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分掌庶政,从而使宰相的办事机构进一步完备。

    多选题查看答案

  • 宋初相权一分为三,以中书门下政事堂主政,()主军事,号称二府。另设()掌财政。三权总执于皇帝。

    填空题查看答案

  • 唐代制度规定,凡属皇帝命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决议通过,加盖()后方可颁布施行,凡未加盖此印,未经政事堂决议副署,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被认为是违制的。

    单选题查看答案

  • 中唐以后定制,不论哪一种职官,只要有()之号,均为宰相。即令是三省长官,不加这类称号,也不得入政事堂议政。

    多选题查看答案

  • 三省制发展至宋朝,宋代三省长官虽存,但却不一定行宰相之权。中书门下长官只有加上(),才能进政事堂议政,是真正的宰相。

    单选题查看答案

  • 门下省是唐代宰相机构之一,其侍中等长官要参与政事堂议政,即参与朝廷决策,门下省的主要职权包括:献纳、()、监督朝仪礼法的实施情况。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文献通考》:“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这里指的是唐高祖武德年间,设置(),作为议政决策机构。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唐代政事堂会议的确立标志着三省制的运行模式完全建立。

    判断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