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为什么主体化历史有可能与客体历史相吻合?

正确答案

广而言之,历史研究者与自然现象和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者一样,总是在不同程度上或不同方位上,以不同方式对他的认识和加工对象进行了或多或少的考察实践的。人们从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总是在不同程度或不同侧面上与他的实践对象的本来面貌有所吻合的,而这个吻合度的大小显然是与实践者对他的考察对象进行的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成正比的。
单就历史学而言,凡是研究和写作他生活于其中的当代史的历史学家,他自身的生活实践经历就是他所研究和写作的历史的一部分,他以自己的切身实践为基点,进一步考察他并未直接参与的那些历史活动的有关史料和史实,写出他自己的认识视野和能力所及的主体化的历史。这就决定了他写出的历史必然与当时客观存在的历史有一定程度的吻合,而吻合度的大小显然与他自身的社会生活实践感受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他对并非自己直接参与的历史活动的有关史料和史实的考察研究实践的广度和深度成正比。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主体化历史与客体历史为什么存在着既相吻合又相背离的关系?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主体化历史与客体历史为什么存在着相背离的关系?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主体化历史与客体历史的关系如何?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简述主体化历史与客体历史之间的关系。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历史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什么?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历史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什么?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在历史认识活动中,历史认识主体、客体、中介三者统一的途径有哪些?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与“17世纪80年代““社会上层政变”“不流血”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历史认识的现实客体与潜在客体是什么?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