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为什么说五六十年代农村题材小说创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正确答案

五六十年代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不仅有着丰富多彩而又激动人心的生活素材,而且同时继承着“五四”新文学和解放区文学两个“传统”。
一方面,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史上,乡土题材的创作成果最为丰富和发达,形成了以鲁迅小说为代表的、以知识分子探索与改造国民性为特征的启蒙主义,和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以崇尚原始生态、歌颂民间生活、美化自然风光为特征的田园浪漫主义两大流派。这些传统的影响使当代作家的创作增添了历史厚重感。在柳青对农民传统私有制观念鞭辟入里的痛切分析中,不仅可以看到鲁迅批判国民性的精神,而且,从他笔下的梁三老汉等形象中,很容易联想到鲁迅笔下的闰土、阿Q和茅盾笔下的老通宝。而周立波对湖南山乡美好人性和绿水青山的由衷赞美,则与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有着内在的血肉联系,他笔下的盛佑亭(亭面糊)、王菊生(菊咬筋)、盛淑君等,仿佛是从古老边城走入新的时代新的生活的老船夫、天保、傩送、翠翠。
另一方面,赵树理、柳青、孙犁、马烽等作家都是在解放区文学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优秀代表,他们50年代的创作正是解放区文学的继续和延伸。赵树理的《登记》是《小二黑结婚》的姊妹篇。周立波从国统区来到延安,特别是在文艺整风运动之后,创作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他的《暴风骤雨》与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起被视为解放区小说的主要收获。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1953年,青年作家()发表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

    填空题查看答案

  • 90年代小说创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在赵树理小说影响下,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长期生活在山西农村的作家,形成了一个具有突出地域特点的创作流派,史称“()”派或“山西派”。

    填空题查看答案

  • 请简单描述从20年代的乡土文学到五六十年代各阶段的农村题材作品,在表现内容上的不同。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红岩》中的徐鹏飞、《林海雪原》中的()、《红日》中的张灵甫,是五六十年代小说创作中最有影响的三个反面人物形象。

    填空题查看答案

  • 农民题材小说更多表现了鲁迅“()”的思想。

    填空题查看答案

  • 知青题材反思小说基本上有两个反思角度,请举例分析其各自特点。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简要概括巴金创作由“激情小说”走向“生活小说”的变化过程。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汪记小说”指的是作家()创作的抒情风格的风土小说。

    填空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