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一)运动方式:有氧运动、肌力的训练平衡和灵活性训练
1、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和登台阶等。有氧运动可直接起到刺激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作用。
2、肌力训练承重运动在维持骨量中是最有效的运动方式。运动增加凸面面积能刺激成骨细胞活性,增强骨质疏松骨骼承受应激的能力。当然这些运动要根据个体潜在能力,应从最小负荷开始并逐渐增加,以使病人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患骨质疏松症的老年患者还应该避免在划船训练器上锻炼,因由最大限度的向前弯腰可能引起后背的扭伤和脊柱的压缩性骨折。
肌力训练的方式可根据具体条件灵活选择,如负重抗阻练习、克服弹性物体的练习:对抗性练习:
3、平衡和灵活性训练是预防跌倒的重要运动方式,如体操、舞蹈、太极拳等。增强肌力、提高平衡能力和灵活性的运动训练,但要避免脊柱屈曲的活动。对
于骨密度明显降低,而且肌肉无力和有平衡障碍的病人,运动训练加强协调和平衡能力,使其骨密度升高和肌力增强,可预防跌倒。
(二)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因不同个体和骨质疏松的不同程度而有差异。运动强度逐渐增加才能使骨强壮。运动负荷应在骨能承受的机械应力范围之内。运动时间和强度应随着患者能力的增加而相应的增加。
(三)运动时间和频率:在已经确定的运动强度范围内,以轻微疲劳而休息后得以缓解为前提,动作简单的运动项目,练习时间可以稍长;动作复杂的运动项目.时间可以稍短。一般每次运动时间为20-30分钟,每日总运动时间视具体情况从30-60分钟不等,可进行间歇运动。运动频度取决于运动强度和每次运动持续的时间,每周最好训练3-5次。如果少于3次,效果不佳。
(四)注意事项:运动前老年人必须进行常规身体检查和运动功能试验,明确有无医疗体育禁忌证。老年人、虚弱者、合并其他疾病(糖尿病、关节炎、心血管或肺部疾患)的患者需要医师帮助设计运动方案并参与到训练中来,同时必须加强自我监督。对于严重骨质疏松症、伴有骨折或疼痛被迫卧床者,应予以短期休息和止痛治疗,待症状减轻应在物理治疗师指导下安排活动,进行被动运动和辅助的主动运动,其目的是维持肌力、关节活动度和循环呼吸功能。主动运动能主动收缩局部和全身肌肉、防止肌肉萎缩和骨量进一步丢失。等长运动则起到增强肌力和提高骨密度的效果。对脆弱的骨骼上进行过分的训练将引起机体疲劳和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患者不宜做下列运动:强度或负荷较大的运动。屏气用力的运动。对抗性或技巧性强的运动。仰卧起坐、触摸脚尖和划船样动作等过度前屈动作(尤其椎体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避免)。此外还应避免使血压骤然升高的动作,如头朝下的倒立、蹲起等。骨质疏松症的病人,除运动疗法外应配合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因病因不同而有多种综合治疗方案,不要以增加运动锻炼来取代药物治疗,运动和药物或营养综合防治骨质疏松的效果比任何一种单一手段的治疗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