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明清时,我国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南京和杭州成为著名的丝织中心。

A

B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获取信息并进行判断的能力。.明清时,由于商品经济发展,我国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南京和杭州成为著名的丝织中心,故本题正确。
相似试题
  • 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棉纺织业中心。

    判断题查看答案

  • 中国丝织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和当时最著名的两大纺织中心分别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中国丝织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和当时最著名的两大纺织中心分别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重要的转型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二:明清时期,星罗棋布的江南市镇大都位于交通便利之区,农村居民出户,不到十里就有一个市或镇可以买卖货物。市镇的地位大致在农村与府城之间。苏州府城位于江南水网的中心地带,各主要水路把郊区市镇与苏州府城紧密地连在一起。 ——李伯重《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重要的转型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二:明清时期,星罗棋布的江南市镇大都位于交通便利之区,农村居民出户,不到十里就有一个市或镇可以买卖货物。市镇的地位大致在农村与府城之间。苏州府城位于江南水网的中心地带,各主要水路把郊区市镇与苏州府城紧密地连在一起。 ——李伯重《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重要的转型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二:明清时期,星罗棋布的江南市镇大都位于交通便利之区,农村居民出户,不到十里就有一个市或镇可以买卖货物。市镇的地位大致在农村与府城之间。苏州府城位于江南水网的中心地带,各主要水路把郊区市镇与苏州府城紧密地连在一起。 ——李伯重《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材料三  甲午战争前后,不同类型的两种企业在我国近代民族工业中所占比重变化表   甲午战争前 甲午战争后 商办企业 22.4% 70% 官督商办企业 77.6% 30% 材料四民国初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回答: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材料三  甲午战争前后,不同类型的两种企业在我国近代民族工业中所占比重变化表   甲午战争前 甲午战争后 商办企业 22.4% 70% 官督商办企业 77.6% 30% 材料四民国初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回答: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材料三  甲午战争前后,不同类型的两种企业在我国近代民族工业中所占比重变化表   甲午战争前 甲午战争后 商办企业 22.4% 70% 官督商办企业 77.6% 30% 材料四民国初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回答: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