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教学设计题)李白《蜀道难》原文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课文介绍该课文选自某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四课,同单元的课文还有《杜甫诗三首》《琵琶行并序》《李商隐诗两首》。单元说明这个单元学习唐代诗歌。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上兼容并包,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有长足的发展,这些都从不同方面对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诗歌本身的发展也趋于成熟,题材扩大,诗体完备,诗家辈出,风格多样。唐诗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具有极大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诗歌意义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要注意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和不同创作风格解读,注意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学生情况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班额45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 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 2.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3.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的【研讨与练习】。【研讨与练习】唐代孟棨《木事诗》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见日,由是称誉光赫。”试发挥联想和想象,改写成一则故事。

正确答案

1.【参考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学会鉴赏诗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确定依据:(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国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2)《蜀道难》选自某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四课,作者通过对蜀道之难的描写,倾注了个人的感情和志趣。学习本文,在准备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揣摩意境,品味李白语言豪迈奔放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3)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在巩固和提高文言文实词、虚词积累的基础上,重点转移到鉴赏的层面并尝试文言文研究性学习。
2.【参考设计】一、新课导入用天地形成的一个神话讲述四川地形多高山的原因,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给了李白许多灵感,创作出许多想象奇特的诗歌。用PPT展示评论家对《蜀道难》的评价,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指导诵读,感受诗风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诗歌风格,解决生字读音。学生诵读。2.提问诗歌的风格明确:雄浑、豪放。3.分析正文。诗歌主旋律是哪几句话?在诗中出现了几次?①“噫吁嚱,难于上青天”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逐句分析,体现出诗歌一咏三叹的特点。三、品读涵泳意境之奇1.赏析第一小节第一处的“难”是从什么角度写蜀道难的?学生回答:第一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中的“难”主要是说山势之高。哪些句子可以体现这一特点?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一句是哪句?请几位学生分别回答。根据学生所选句子进行诵读指导。学生发表各自看法以后,进行小结,第一小节里有大胆的夸张,有丰富的想象,还引用了神话传说,虚实结合,意象十分的雄奇、壮阔,感情奔放。学生再齐读整个第一小节,读的时候注意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激情。2.赏析第二小节首先诵读第二段,第二段描写了蜀道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描写了蜀道的险。请学生找出几处文字并做赏析。3.赏析第三小节首先,学生齐读,老师提问:第三段是从什么角度写蜀道的呢?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回答。老师小结,李白的这种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神奇的传说,奔放的激情,就构成了浪漫主义的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四、精读揣摩意蕴之奇师提问:这首诗是为了送别友人而做的,为什么要写蜀道之难呢?学生回:为了劝朋友不要去。师继续提问:那么除了这个意图,还有没有别的意图呢?分组讨论,最终明确几种参考答案。五、布置作业:以《蜀道难》为根据,搜集材料,描写蜀道的艰难。
3.【参考设计】(1)首先翻译这段文字。(2)查阅相关资料,李白在离开四川时做了哪些诗歌,从中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3)发挥想象,想象李白在初到京师时的境况。贺知章之前如何了解李白的信息,以及李白刚到京师时,贺知章登门拜访,两人相见行礼。重点是在读完李白的作品《蜀道难》以后,贺知章的语言、动作、神情,都需要进行细致的刻画。还有他们之后“解金龟换酒”连醉数日的情景也需要较为详细地描绘。(4)不能简单地翻译,而要尽可能戏剧性地还原当时的场景,真实地展现出人物性格,突出李白惊人的才气和豪气。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在学习完李白的古诗《蜀道难》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李白其他运用夸张手法的诗词,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教师在讲授李白的《蜀道难》时,列举了同一诗人的其他诗句,下列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阅读《蜀道难》的教学随笔(节选),按照要求答题。这是一天的最后一节课,我带着饱满的情绪走进了教室。今天,要给学生们介绍李白的《蜀遭难》,这就是当年被贺知章赞叹道“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的李白的成名之作,那么飘逸、雄奇、豪放的辉煌之作啊,让我自,己都激动不已。这首诗已经布置了课前预习。课上,给学生们简单介绍了李白的生平后,我让学生们自由诵读。一时间,教室里热闹非凡。“你们喜欢哪一段,可以自己来尝试着给大家读一读!”有两个同学主动举手读了其中两段,语音准确,态度认真。虽有一些不足,不过作为第一次自行诵读,应该是不错的。然后我让全班齐读了整首诗。可是,大大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们读得非常平淡,说平淡都不准确,应该是--有气无力:节奏不稳,气息不匀,声音细微,波澜不兴,情感隔离,兴趣不高。我没有批评不足,仍然肯定了大家的努力。可是沮丧的感觉似乎正在弥漫,任我怎么启发鼓动,就是再没同学愿意起来朗读了。无奈之下,点了一两个同学,居然因为害羞,站着完全不开口。课堂一下子静了下来。“好,那我就来助你们一臂之力。大家来推荐一个同学,我来教授他‘蜀山派’秘笈,读好这篇《蜀道难》!”大家一听来精神了,刚好班上有三位同学正在学播音主持,大家公推了其中一位男生来做我的这位“入室弟子”。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教学理念分析不恰当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案例:某教师为了解学生对温度、内能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了如下检测题,检测结果是每个选项都有学生选择。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B.铁块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没有间隙C.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一个物体的温度降低了,一定是它放出了热量问题:(1)指出正确选项,针对错误选项分析学生在物理知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2)针对其中一个错误选项,设计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教学设计题]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1)高中化学《化学1》教科书"硝酸的性质"原文(略)。(2)高中化学《化学1》教科书的目录(略)。(3)《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学生情况某普通高中高一(5)班共50人,男生22人,女生28人;其中有4个男生在课堂上非常活跃:有2个女生在课堂上非常腼腆。要求:(1)简要分析教材中该内容的地位和作用。(2)写出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3)请说明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4)试选择适合于课本的教学方法。(5)设计一个包含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和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片段。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教学设计题)请以"寻觅春天的足迹"为主题,设计一则教学设计。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教学设计题)阅读材料,完成1~3题。戴望舒《雨巷》原文(略)课文介绍《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单元介绍这个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新诗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诗歌与青年有天然的联系,少男少女喜欢用诗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情感。有兴趣的话,不妨动动笔,学习写写新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学生情况高一年级,班额45人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 问题:1.请为本篇诗歌教学设计一则课堂结束语,并说明课堂结束语设计的原则。 2.请为这则诗歌教学设计阅读教学目标,并指明教学重难点。 3.请为这首诗歌教学设计一个思考题(需给出答案),并说明设计意图。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教学设计题)请以"听好歌抒真情"为主题,简要设计一课时的作文教学内容。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教学李白的《月下独酌》一诗,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体诗的文体特点,特向学生推荐了以下古体诗,希望学生在课下阅读。下面选项中的文体不是古体诗的一项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