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19世纪60年代以后,许多人对新式工商业尤其是大工业的巨大生产力有了较深的认识之后,其人口观发生了变化。以薛福成为例,他最初也认为中国土地已“垦辟无余”,而且“人无遗力”,化解过剩人口除移民出国,别无出路。但在他“奉使欧洲”后转变了这一认识。他认为“人满”或过剩不是以人口相时于国土总面积或耕地总面积而言,而是一个在既定的经济状况和水平下出现的问题。一国是否人满,主要取决于能否“浚生财之源”。谭嗣同对于依靠经济发展来解决人口问题同样怀有强烈的信念。他认为人口过剩,至多只是部分国家、部分地区存在的问题,对全世界而言,则远非现实问题。所谓人满,并不是人口真的达到了极限,而是生产不发达和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因此,大力发展生产,并根据情况实行移民,即使人口密度很高,也不会出现真正的过剩。他认为“有学之农,获数十倍于无学之农”,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将越来越多地依靠各种合成食物,“而不全恃乎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