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本题共包含 3 个小题

材料一:英语的传播是历史发展的缩影。

英语在北美洲传播范围的扩大。
材料二:“广州英语”出现在1715年前后,指在广州的中国人与西洋人之间用作商业贸易和往来媒介的独特语言。19世纪30年代刻印的《红毛通用番话》收集词汇约380个,均用广东方言来注音。词汇分为“生意数目门”“人物俗语门”“言语通用门”“食物杂用门”等四项。使用广州英语的,主要是通事(翻译)、店主、买办、杂役以及部分行商。外国人对广州英语的评价是:“由于汉语习惯在其中的存在,在英美人士的视觉上引起的混乱,再加上糟糕的发音,使这种粗俗土语成为世界上最为独特的交流工具。”它是当时“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共同语言。”
材料三: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同文馆开始只招收10名学生,后扩大到100多名。
1904年,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
1912~191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教育中的外国语以英语为主;外国语要旨在通解外国普通语言文字,具备运用目标语之能力,增进相关目标语知识。
193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英语教育目标是“练习运用切于日常生活之浅近英语”“增加其研究外国事物之兴趣”等。
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63年,教育部规定英语学习的目标是“初步掌握英语这个工具,具有初步阅读英语书籍的能力。”
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78年,《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
1999年,英语水平与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开始挂钩,“英语热”向社会蔓延。

简答题1

结合所学,分析从17世纪到19世纪英语在北美洲传播范围扩大的原因。

正确答案

英国移民在北美洲的殖民;美国成立后往西扩张领土。

答案解析

结合17世纪到19世纪的史实,英语在北美洲传播范围扩大的原因有英国移民在北美洲的殖民,再根据题目的图片可知美国成立后往西扩张领土。
简答题2

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述现象进行解读。

正确答案

背景:清朝前期,中外贸易进一步发展;广州是清朝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广州地区出现了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人群。
现象或特点:内容主要涉及商业贸易和日常生活;使用人群小;语言不规范。
影响:在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大形势下,基本适应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认识:“广州英语”是早期中西贸易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不够充分的产物。

答案解析

首先根据材料“...广州的中国人与西洋人之间用作商业贸易和往来媒介的独特语言。19世纪30年代刻印的《红毛通用番话》收集词汇约380个,均用广东方言来注音...使这种粗俗土语成为世界上最为独特的交流工具。”概括出所述的现象,然后从背景、现象或特点、影响、认识的角度进行解读。
简答题3

以“英语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为题,从上述材料中选择恰当的进行论述。要求:选定一个角度;充分使用材料;论证逻辑清晰。

正确答案

示例1:英语教育目标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
洋务派招收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为培养翻译人才;新政时期,清政府在大学中开设英语课,主要是为国家培养外交人才。民国初年,英语教育的目标是了解并能运用外国的语言文字。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学习英语的目标超出了语言文字自身,扩展至学习西方文化。“文革”之前,英语学习的目标局限于阅读书籍。“文革”以后,英语教育的目标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综上,我国英语教育目标的变化,与国家形势的变迁密切相关。
示例2:英语教育地位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
近代以来,英法美俄等西方列强纷纷侵华,为与列强交涉并学习其科学技术,近代学堂开设众多语种,英语只是其中一种。民国时期,外语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主要语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因为中国实行“一边倒”(倒向苏联)的政策,英语丧失了第一外语的地位。中苏关系恶化后,英语又恢复了第一外语的地位。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英语地位日益提高,成为高考科目。综上,英语教育地位的变化,反映了百年来我国外交关系的变化。

答案解析

以“英语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为题,关键是选取出自己最容易把握的材料和角度进行论述。比如:英语教育目标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然后选取的材料应该是围绕英语教育目的这一角度进行材料的提取,然后结合史实进行证明。
相似试题
  • 材料一:英语的传播是历史发展的缩影。 英语在北美洲传播范围的扩大。 材料二:“广州英语”出现在1715年前后,指在广州的中国人与西洋人之间用作商业贸易和往来媒介的独特语言。19世纪30年代刻印的《红毛通用番话》收集词汇约380个,均用广东方言来注音。词汇分为“生意数目门”“人物俗语门”“言语通用门”“食物杂用门”等四项。使用广州英语的,主要是通事(翻译)、店主、买办、杂役以及部分行商。外国人对广州英语的评价是:“由于汉语习惯在其中的存在,在英美人士的视觉上引起的混乱,再加上糟糕的发音,使这种粗俗土语成为世界上最为独特的交流工具。”它是当时“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共同语言。” 材料三: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同文馆开始只招收10名学生,后扩大到100多名。 1904年,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 1912~191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教育中的外国语以英语为主;外国语要旨在通解外国普通语言文字,具备运用目标语之能力,增进相关目标语知识。 193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英语教育目标是“练习运用切于日常生活之浅近英语”“增加其研究外国事物之兴趣”等。 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63年,教育部规定英语学习的目标是“初步掌握英语这个工具,具有初步阅读英语书籍的能力。” 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78年,《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 1999年,英语水平与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开始挂钩,“英语热”向社会蔓延。 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述现象进行解读。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一:英语的传播是历史发展的缩影。 英语在北美洲传播范围的扩大。 材料二:“广州英语”出现在1715年前后,指在广州的中国人与西洋人之间用作商业贸易和往来媒介的独特语言。19世纪30年代刻印的《红毛通用番话》收集词汇约380个,均用广东方言来注音。词汇分为“生意数目门”“人物俗语门”“言语通用门”“食物杂用门”等四项。使用广州英语的,主要是通事(翻译)、店主、买办、杂役以及部分行商。外国人对广州英语的评价是:“由于汉语习惯在其中的存在,在英美人士的视觉上引起的混乱,再加上糟糕的发音,使这种粗俗土语成为世界上最为独特的交流工具。”它是当时“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共同语言。” 材料三: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同文馆开始只招收10名学生,后扩大到100多名。 1904年,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 1912~191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教育中的外国语以英语为主;外国语要旨在通解外国普通语言文字,具备运用目标语之能力,增进相关目标语知识。 193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英语教育目标是“练习运用切于日常生活之浅近英语”“增加其研究外国事物之兴趣”等。 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63年,教育部规定英语学习的目标是“初步掌握英语这个工具,具有初步阅读英语书籍的能力。” 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78年,《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 1999年,英语水平与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开始挂钩,“英语热”向社会蔓延。 以“英语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为题,从上述材料中选择恰当的进行论述。要求:选定一个角度;充分使用材料;论证逻辑清晰。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12日召开。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一:《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材料二:《决定》指出,要深化改革,迫切需要强化“六种意识”,即方向意识、市场意识、系统意识、协调意识、攻坚意识、群众意识。坚持党的领导,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方向意识;要充分认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是市场意识;运用系统思维,整体推进,这是系统意识;要处理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关系,做到统筹谋划、协同推进,这是协同意识;要凝聚改革共识,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这是攻坚意识;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群众意识。 材料三:《决定》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于是2013年12月7日,教育部高考改革考试招生总体方案出台,并提出,“将探索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的改革,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以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和金钱,已经远远超过英语的实际效用,“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盛行。苦学英语十几载,为何还是听不懂、说不了?专家指出,必须让英语回归语言交流工具的原本定位,对英语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弱化英语的应试教育功能,强化英语语言教育功能。 请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的知识,分析英语考试制度改革的必然性。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据统计,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至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如“longtimenosee”(很久不见)、dama(中国大妈)等已成为标准英文词组。从中我们感受到()。 ①文化的影响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强 ②不同的文化在传播和交融中渐趋同一 ③汉语已成为标准英文的主要组成部分 ④我们应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单选题查看答案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小学英语教学因为重视分数,忽视语言交流功能,近年来饱受质疑。为推动英语教学改革,北京市出台了高考英语降分、语文增分的方案,引起了人们巨大的争议,赞同和反对者都不在少数。 (支持英语降分的人认为])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英语和语文、数学有并列地位,实际上是语文地位最弱。英语则因非母语难掌握而成为学生用功甚巨的科目。由此造成一种怪状,中国人写不好汉语不必在意也不必脸红,而考不好英语,却事关重大。” “高考降低英语的分值,并非取消英语,而是将英语拉下神坛,还回其语言交流工具属性。” “高考降低英语的分值,增加语文分值,有利于让大家学好母语,重视国学。” “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否有深度掌握英语的必要,将取决于个人需要,无须每个人都以熟练掌握英语为假想目标去用功。” …… (反对英语降分的认为) “削弱英语地位会降低人们的英文素养。无论是出国留学还是旅游都需要达到一定的外语水平。” “现在要做的不是减少英语分值,而是改变目前存在的英语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融入全球化经济竞争是发展的必然之路,在这一背景之下,以弱化英语地位的代价来抬升所谓国学,实在不是智慧之举。” ……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英语降分?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12日召开。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一:《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材料二:《决定》指出,要深化改革,迫切需要强化“六种意识”,即方向意识、市场意识、系统意识、协调意识、攻坚意识、群众意识。坚持党的领导,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方向意识;要充分认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是市场意识;运用系统思维,整体推进,这是系统意识;要处理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关系,做到统筹谋划、协同推进,这是协同意识;要凝聚改革共识,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这是攻坚意识;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群众意识。 材料三:《决定》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于是2013年12月7日,教育部高考改革考试招生总体方案出台,并提出,“将探索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的改革,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以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和金钱,已经远远超过英语的实际效用,“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盛行。苦学英语十几载,为何还是听不懂、说不了?专家指出,必须让英语回归语言交流工具的原本定位,对英语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弱化英语的应试教育功能,强化英语语言教育功能。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