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利用视频脑电监测系统判断癫痫灶起源时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癫痫发作前或发作时脑电图中最早出现棘波的位置

B癫痫发作时脑电图中棘波波幅最高的位置

C癫痫发作后脑电图中棘波最后消失的位置

D若癫痫发作时脑电图表现为全导棘波,而没有在某个局部首先出现或最后消失的棘波时,应注意发作前阵发性高幅慢波的首发位置和最后消失的位置

E对癫痫发作间期脑电图为双侧或多导非同步棘波的患者,要注意α波位置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癫痫手术进行脑电图监测前停用抗癫痫药物的恰当时间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患者男性,25岁,右利手。癫痫病史8年,发作时表现为意识模糊、口咽部自动症,持续时间1~2分钟,很少继发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发作后意识完全恢复需10~15分钟,且不能回忆发作过程;在癫痫专科医生指导下,正规、联合服用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超过2年,目前发作频率为1~2次/周;既往足月顺产,否认产伤及缺血缺氧、窒息史,有热性惊厥史。 提示:患者完善颅脑MRI、MRS及PET/CT等检查,长程视频脑电图共记录到3次临床发作,临床表现为胃气上升感先兆,继之意识模糊,右手自动运动,左上肢强直,持续时间约2分钟自行缓解,EEG均起始于右侧蝶骨电极;综合评估考虑致痫灶位于右侧颞叶内侧,该患者右利手,且Wada试验证实优势半球位于左侧。不可行的手术方式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患者,男,58岁,3个月前行肺癌切除术。近3周来出现头痛、呕吐及阵发性意识错乱并有2次癫痫发作。检查:神情淡漠,视乳头鼻侧边缘模糊。胸部:除前次术后一般改变外,无其他重要发现,血沉50mm/h。头颅超声波检查:中线波无偏移。脑电图:双侧弥漫性异常。头CT扫描:显示双侧大脑半球皮质及皮质下区多个小圆形低密度灶。处理应为()。

    单选题查看答案

  • 男,38岁,3个月前行肺癌切除术,近3周来出现头痛、呕吐及阵发性意识错乱并有2次癫痫发作。检查:神情淡漠,视乳头鼻侧边缘模糊,胸部除前次术后一般改变外,无其他重要发现,血沉50mm/h,头颅超声波检查:中线波无偏移,脑电图:双侧弥漫性异常,头部CT扫描显示双侧大脑半球皮质及皮质下区多个小圆形低密度灶(如图所示)。处理应为()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患儿女性,4月龄,分娩时有窒息史,智力较同龄儿差,尖头畸形,头围小,枕额径比同龄/同性别者小3个标准差,股骨长度在正常值的2个标准差之内。颅脑CT平扫:脑沟增宽,双侧枕顶见多发性低密度灶,边缘不清,以左枕顶为明显;余脑实质未见明确异常灶,脑室系统稍扩大,后纵裂增宽,中线结构居中。未见骨缝融合。 4个月后复查,患儿出现癫痫发作,若行X线检查,患儿有矢状缝闭合,则首先应()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患者男性,15岁。病史7年,8岁开始出现失神发作,逐渐发作频率增加,正规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后,发作次数一度减少。12岁时,癫痫发作频繁,几乎每天发作1次,虽口服多种抗癫痫药,也无法控制。无头痛、呕吐等症状。神经科查体无阳性发现。脑电图提示:左侧颞阵发性尖波和棘慢波,以颞叶为主。颅脑MRI见下图。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患者男性,15岁。病史7年,8岁开始出现失神发作,逐渐发作频率增加,正规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后,发作次数一度减少。12岁时,癫痫发作频繁,几乎每天发作1次,虽口服多种抗癫痫药,也无法控制。无头痛、呕吐等症状。神经科查体无阳性发现。脑电图提示:左侧颞阵发性尖波和棘慢波,以颞叶为主。颅脑MRI见下图。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患者男性,15岁。病史7年,8岁开始出现失神发作,逐渐发作频率增加,正规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后,发作次数一度减少。12岁时,癫痫发作频繁,几乎每天发作1次,虽口服多种抗癫痫药,也无法控制。无头痛、呕吐等症状。神经科查体无阳性发现。脑电图提示:左侧颞阵发性尖波和棘慢波,以颞叶为主。颅脑MRI见下图。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患者男性,15岁。病史7年,8岁开始出现失神发作,逐渐发作频率增加,正规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后,发作次数一度减少。12岁时,癫痫发作频繁,几乎每天发作1次,虽口服多种抗癫痫药,也无法控制。无头痛、呕吐等症状。神经科查体无阳性发现。脑电图提示:左侧颞阵发性尖波和棘慢波,以颞叶为主。颅脑MRI见下图。  

    单选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