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根据以下内容编写一个教学设计。(要求写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过程)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你知道它们的由来吗?如果知道,请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从这些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具有以下特点: ◇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传统文化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传统文化不仅存在于历史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 ◇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 ●结合自己的经验。 你还能列举出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可否用一两个事例加以说明?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从传统习俗等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 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二)传统文化 在今天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例如,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中,同时获得了社会主义的新内涵。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谁也不能不面对它的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呢?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正确答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传统文化的定义,通过学习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生活中的延续和影响,知道文化的继承性。
2.能够说出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民族性的特性。
3.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明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槽粕”。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学会欣赏我国的传统文化。通过辨证看待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具备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的发展。
【教学难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2014年3月5日下午王岐山参加北京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在人大代表、人艺院长张和平讲述了人艺的一些发展和困境之后,王岐山问与会的代表们看没看过最近在中国掀起一股收视热潮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结果全场静默。王岐山接着问代表们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韩剧这么受欢迎,最后王岐山用自己亲身看剧的经验告诉大家,韩剧之所以会这么受欢迎,是因为韩剧的内核和灵魂,恰恰是传统文化的升华。看来传统文化的魅力不可小觑,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传统文化。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文化的继承性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是广泛的,下面我们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方面,一起来感受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上节课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去收集端午节、北京胡同、《诗经》、孟子的“仁政”思想的由来以及特点。下面咱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相关问题。展示赛龙舟、包粽子的图片,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端午节,学生介绍完后,可以让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些习俗可以保留至今呢?通过大家的分析和探讨,教师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第一,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第二,传统习俗得以保留至今的根本原因: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习俗符合民族心理,具有民族性。接着展示北京胡同的图片,让同学前后桌分成小组讨论一下胡同文化,学生讨论完后教师可以总结。让同学们说一下他们所熟悉的《诗经》词句,然后思考一下《诗经》何以流传到现在。同学们思考完后教师总结:传统文艺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传统文化的特点1.稳定性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传统文化能够流传到现在?比如说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为什么到现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价值?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又能够因时而变。2.民族性教师展示古今以及海内外中国人欢度中秋节的图片,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两汉时已具雏形,是在立秋日。唐朝时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息,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三)辩证看待传统文化组织学生讨论一下孔子思想,哪些是流传到现在仍然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哪些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被社会淘汰了,并让同学讨论一下原因。学生讨论之后,教师进行总结:
1.传统文化如果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如果传统文化一成不变,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会起到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PPT展示关于传统文化的两种观点,
观点一: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
观点二:传统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
让学生分成两组,就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学生讨论完后,教师加以总结:对待传统文化,我们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设计算法求S=12+22+32+…+992的值,要求画出程序框图,并写出基本语句编写的程序。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某位老师根据美术教学工作的经验及现在学生的情况分析,对于现行美术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改动。由此教学内容得到优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请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于美术教材的编写要求说出自己的看法。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无论是新老教师,无论是哪一个学科,教师编写教案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都是一样的。下列教案的基本内容当中,()是教案编写的重中之重。

    单选题查看答案

  •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一课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一共包括以下三个小标题:(1)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2)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3)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请以此为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写出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并设计一个课程导入。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教学设计题]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1)高中化学《化学1》教科书"硝酸的性质"原文(略)。(2)高中化学《化学1》教科书的目录(略)。(3)《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学生情况某普通高中高一(5)班共50人,男生22人,女生28人;其中有4个男生在课堂上非常活跃:有2个女生在课堂上非常腼腆。要求:(1)简要分析教材中该内容的地位和作用。(2)写出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3)请说明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4)试选择适合于课本的教学方法。(5)设计一个包含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和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片段。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下列是某初中化学教师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 [教师]一天,小明看到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会逐渐变短,这时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会逐渐变短?” [教师]化学反应前与化学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怎样的关系?猜想1:大于:猜想2:等于:猜想3:小于。 [分组实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A组)。硫酸铜溶液跟铁钉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B组)。 [实验要求]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归纳,对实验做小结,得出结论。 [结果分析]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不变。 [教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作质量守恒定律。 要求: (1)写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3)写出本课的教学主题。 (4)针对本课内容,设计两个反思作业题目。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简述美国学者马杰提出的编写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请阅读下列材料:“信息及其特征”是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有:①信息的概念②信息的特征教学对象:初一3班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写出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根据材料给出的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 (3)设置合适的教学活动。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规定的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课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共包括以下两个小标题: (1)消费心理面面观; (2)做理智的消费者。 请以此为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写出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并说明理由。写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