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根据以下材料编写一个教学设计。(要求写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那么,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国家。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呢?那就是:广大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失误,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它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以便更好地发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它们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人民代表大会肩负着人民的重托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实践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参加行使国家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提案权是指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质询权是指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

正确答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①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
②了解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生活的能力。增强收集材料的能力,能够从报刊、书籍等渠道查阅收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资料用于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树立为完善和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努力的观念。
二、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同学们知道,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那么,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呢(问学生)?展示几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情境的图片,说明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一、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
1.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任务布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4页,联系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内容,思考、讨论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的。
学生合作:阅读课本,小组讨论,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教师总结,说明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的。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职权: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任务布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56页,思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是指什么?
学生合作: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教师总结各项权力。
④常设机构: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以便更好地发挥最高权力机关的作用。
(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①性质: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②作用:决定地方一切重大问题,并负责监督实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共同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体系,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教师引导:引导学生思考,人民代表大会是由谁组成的?他们在我们国家中处于什么地位?有什么责任和义务?学生合作:思考、讨论并积极回答。
2.人民代表。
(1)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教师说明)
(2)产生的方式与任期。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6页:相关链接,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与任期如何?
学生思考: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教师最后作总结,说明人民代表的产生方式与任期。
3.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教师说明:《选举法》第43条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都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举例,2003年5月深圳南山区麻岭选区33名选民联名要求罢免该选区新当选的人大代表、麻岭社区居委会主任陈慧斌。这是第一次选民主动要求罢免,后来未启动罢免程序就终止了。
4.人大代表的职权--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提案权、质询权。
(1)提案权是指人民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
(2)质询权是指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
5.人大代表的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学生探究:课本第57页三组镜头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假如你是人大代表”思考下列问题。这三个镜头总体反映了人大代表对政府工作审查,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肩负人民的重托。
(三)课堂总结、点评: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知识,通过对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组成、职权等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进一步感受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是为人民服务的国家。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设计算法求S=12+22+32+…+992的值,要求画出程序框图,并写出基本语句编写的程序。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下列是某初中化学教师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 [教师]一天,小明看到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会逐渐变短,这时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会逐渐变短?” [教师]化学反应前与化学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怎样的关系?猜想1:大于:猜想2:等于:猜想3:小于。 [分组实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A组)。硫酸铜溶液跟铁钉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B组)。 [实验要求]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归纳,对实验做小结,得出结论。 [结果分析]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不变。 [教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作质量守恒定律。 要求: (1)写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3)写出本课的教学主题。 (4)针对本课内容,设计两个反思作业题目。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教学设计题]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1)高中化学《化学1》教科书"硝酸的性质"原文(略)。(2)高中化学《化学1》教科书的目录(略)。(3)《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学生情况某普通高中高一(5)班共50人,男生22人,女生28人;其中有4个男生在课堂上非常活跃:有2个女生在课堂上非常腼腆。要求:(1)简要分析教材中该内容的地位和作用。(2)写出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3)请说明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4)试选择适合于课本的教学方法。(5)设计一个包含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和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片段。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一个班级学生的差别很大,数学学习上学生的差别尤其大。如果按照优秀学生的水平教学,中等以下水平的学生听不懂。该班数学老师说,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今后按照班上最低水平教学。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某位老师根据美术教学工作的经验及现在学生的情况分析,对于现行美术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改动。由此教学内容得到优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请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于美术教材的编写要求说出自己的看法。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一个班级学生的差别很大,数学学习上学生的差别尤其大。如果按照优秀学生的水平教学,中等以下水平的学生听不懂。该班数学老师说,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今后按照班上最低水平教学。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大气压”的内容要求为: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科书“大气压”一节关于“大气压的测量”设计了如下实验: 大气压的测量如图9.3-3,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760mm。把玻璃管倾斜,竖直高度差不发生变化。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压强和液体压强等知识。 任务: (1)写出影响大气压强的几个因素。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大气压”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二力平衡”的内容标准为:“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中“二力平衡”一节为“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如图8.2-2,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向挂在小车两端的托盘里加砝码。观察小车在什么条件下会保持运动状态不变? 1.使两托盘里的砝码质量不相等: 2.使两托盘里的砝码质量相等: 3.保持两托盘里的砝码质量相等,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 请把实验条件和现象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实验结果,总结二力平衡需要的条件。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重力、弹力、摩擦力、牛顿第一定律等知识。 任务:(1)写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二力平衡”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请阅读下列材料:图片的获取教学内容:①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②图形、图像的两种类型、区别、存储格式③选择恰当的工具加工图像,表达信息教学对象:初一年级2班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写出教学目标。 (2)设计教学导入过程,并说明设计意图。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请阅读下列材料:“信息及其特征”是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有:①信息的概念②信息的特征教学对象:初一3班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写出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根据材料给出的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 (3)设置合适的教学活动。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