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试述上古汉语的一些省略法。“五四”以后汉语的省略法有了一些什么演变?

正确答案

(一)王力先生只谈上古汉语省略法的两种情况:
(1)主语的省略,和第三人称代词不用作主语有关。
A.除非重复上文已出现的名词,否则只好省略了主语:“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B.“则”字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主语的变换,所以“则”字后面往往可以省略主语: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则百姓敬)
C.有时候,上古汉语利用省略法使句子达到的简单程度,远非西方语言以及现代汉语所能及:“至则行矣。”(子路回到那里,丈人已经走了。)
(2)宾语的省略:
①在上古汉语里,一般宾语的省略是很少见。只有平行句的第二句的否定语里,宾语才往往被省略了。“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不得则死。”
②至于介词后的宾语被省略就比较多了。最常见的宾语的省略是在介词“以”字和“为”字的后面。其所省略的应该认为代词“之”字或“此”字。但是这里所谓的“省略”就仅仅是为分析的便利而说的;实际上有许多地方根本就补不出这个代词宾语来。
A.“以”字后面宾语的省略:上古汉语的“以为”和“可以”并不等于现代汉语的“以为”和“可以”。现代汉语中这两者都是双音词(单词);上古的“以为”和“可以”都应该认为是两个词的组合,而“以”字后面还省略了一个宾语。“吾知道之可以贵,可以贱,可以约,可以散。”
B.“为”字后面宾语的省略:“臣窃见大赦之后,奸邪不为衰止。”
(二)五四以后省略法的演变:
A.对话中的省略法在先秦非常常见,之后罕见,“五四”后,受西方语言影响“复兴”。在先秦对话里,“曰”的主语往往承前而被省去,有时候在不妨碍理解的情况下,“曰”字也省略了: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
B.在现代的文艺作品中对话里,也正是采取了这一类的叙述方式。不过封航写出,更加清晰。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五四”以后,汉语的句子结构在严密性方面起了一些什么大的变化?试举例加以说明。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五四”以后汉语中产生了哪些新兴的词序?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试述“五四”以后,无定冠词的应用情况及其作用。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简述“五四”以后新兴的联结法和插语法。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的形态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中古以后被动式又有了一些什么新的发展?为什么说现代汉语的被动式在这个时期已奠定了基础?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中古以后被动式又有了一些什么新的发展?为什么说现代汉语的被动式在这个时期已经奠定了基础?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简述上古汉语联结词“而”“与”的职能。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上古汉语事物数量的表示方式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