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易传》和《老子》是中国本体论哲学的开拓者,综合它们对于形而上下问题的研究,可以归纳出道器范畴最基本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首先,道上器下。道在“上”意味着它无形、无名、无象,超越了人的感觉经验范围,不能为人所感知,只能“勉强”地被规定和认识。而器在“下”亦即有形,包括人可以感知的一切个别事物和具体存在。器以有形、有名、有象之“有”为基本的特色。人们可以对它们进行分类比较、分析概括等各种认识活动。
其次,道先器后。《老子》有著名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而道生万物也就是道在器先,道为器母,“道”的这种先在的地位具有绝对的性质。由于道器也可以表述为无有,故又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之说。有可以生万物,器可以生器,但最初之有却不能自生,它只能由道或无而来。《易传》不淡无生有,但却提出了一个“盖取诸”某卦而制器物的观象制器说。人们所以能够创制器,首先是他能够观象而悟道,再据道而制器。宇宙间的任何具体事物,自生成时便自动带上了道的属性,道器统一于具体事物之中。
再次,道无为而用不穷。无论是道上器下,还是道先器后,问题的实质都在于道决定器。“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种无为制有为的论断揭示了中国哲学本体范畴非人格非意志性的特点,老子称它为“玄德”。道是事物作用的不竭源泉和宗主。在庄子那里,则以“本根”的概念对此做出了新的概括。天地万物都为道或本根所生成并受其制约,但本根作为有无和合的存在又体现于变化的世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