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2)课文摘录: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后,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平民和已经放下武器的军人超过三十万人。他们有的被枪杀,有的被刀刺,有的被活埋,有的被活活烧死……屠杀手段极其残忍。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正确答案

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中国等国家的反对依然参拜供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的相关视频和照片,以及日本一些右翼分子拒不承认侵华历史的言论,以此来导入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二、讲授新课教师在本节课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角色扮演和辩论的形式讲授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扮演法官,学生分两组,甲组扮演中方代表及其律师,乙组扮演日方代表及其律师。乙组发言:对华战争是为了帮助中国,是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并以照片等为证(展示日本政府的提供的证据。主要展示的是日本右翼分子美化侵华历史,拒不承认日本的侵略罪行,串改日本历史教科书的一些图片,由“日本的雷锋”“日本兵和中国老百姓和睦相处”“日本兵给中国小孩分发糖果”等美化侵华的图片构成)。教师:以上是日方代表及其律师呈献给法庭的证据,中方有什么异议吗?甲组同学:从以下三个角度来举证:(1)日本侵华所发动的战争角度来举证;(2)从日军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所犯的灭绝人性的恶行角度来举证;(3)日军在侵略中国的过程实行的策略角度来举证;(4)学生所知道的罪行来举证。教师:通过中方的举证法庭了解到,日本先后制造了“九一八”“华北事变”“七七事变”等。而且还犯下了大屠杀,细菌战和化学战、劳工与慰安妇等罪行。在这大量证据面前,请问,日方还有什么可为自己辩护的吗?乙组同学:中日是友邦,我们是爱好和平的,是中国先挑衅我们,所以日本才会被迫应战的,对华战争是一场自卫战争。对于战争给中国造成的损害那也是中国咎由自取。要追究战争责任那也是中国负主要责任。甲组同学:我方可以通过大量的事实向法庭阐述日本发动战争的动机:一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是蓄谋已久;二是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三是国民党政府正在全力的围剿红军,打内战,给日本以可乘之机。日方还有什么异议吗?乙组同学:日本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要强于当时的中国。如果是蓄谋已久,凭借日本的实力又怎么能败给中国呢?所以中国在说谎!教师:中日战争期间,确实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日本都要强于中国,日本又怎么会在这场战争中失败呢?针对日方的质询,中方有什么向法庭陈述的吗?甲组同学:从局部抗战和全民抗战两个角度以事实为依据阐述了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三、课堂小结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日本,在既有的军国主义传统和对外扩张缓解国内统治危机的动机下,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洲国家发动了侵略战争,给被侵略国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正是有了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才取得全民族抗战的最终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巨大贡献。四、课堂练习请给联合国安理会写一封信,陈述日本侵华的有关史实和现在日本右翼势力的一些活动,并发表你的观点和建议。五、教学反思1.课堂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一个重要窗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一定要亲身体会才会印象深刻。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受、去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模拟审判活动,学生自主性得到了提高,同学之间在活动中增进了解。2.根据教学的需要搜集有关课程内容的素材,让学生充分体验,产生兴趣。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去修正完善,实现将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3题。本文见本教材P142《孔乙己》(片段) 1.根据以上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2.请为本课文设计一段导入语。 3.请根据本文特色及你自己的理解,说明本文的教学方式。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教学设计题]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1)高中化学《化学1》教科书"硝酸的性质"原文(略)。(2)高中化学《化学1》教科书的目录(略)。(3)《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学生情况某普通高中高一(5)班共50人,男生22人,女生28人;其中有4个男生在课堂上非常活跃:有2个女生在课堂上非常腼腆。要求:(1)简要分析教材中该内容的地位和作用。(2)写出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3)请说明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4)试选择适合于课本的教学方法。(5)设计一个包含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和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片段。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列三段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关"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材料。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材料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目录(略)。 材料三某教师设计的"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片段。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试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有哪些?说明本节课教师使用了其中的哪些? (4)请对本课进行板书设计。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提供的条件设计一节25分钟的基础部分运动技能的教学片段。某高二(3)班,学生32人,教学内容为学习"二过一"战术配合。场地器材:足球16个、大标志桶8个、小标志桶12个、标志盘52.背心16件、录音机一台。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电生磁”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的片段如下: 如图20.2-1所示,将一枚转动灵活的小磁针置于桌面上,在小磁针旁一条直导线,使导线与电池触接,看看电路连通瞬间小磁针有什么变化。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磁现象、磁场等知识。 (1)简述安培定则。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完成“电生磁”的教学设计。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时候看到水从浴缸中溢出从而总结出了“阿基米德定律”。材料二: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钢块在水中会下沉,而用钢铁制成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材料三:一些学生往往错误地认为浮在水面上的木块会受到浮力,而沉入水底的石块不受浮力作用。(1)简述阿基米德定律内容以及表达式。(2)根据上述材料,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用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定律。(字数不少于300字)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历史过程。(2)课文摘录: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于是,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这就是说,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试题开始]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2)课文摘录:佛教是当今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由中亚传入我国内地。因为佛教主张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就能得到幸福,因为有利于封建统治者的统治所以佛教很快受到提倡和扶植。东汉明帝时,派使臣去西域求佛法,并请来两名高僧到洛阳传教,并修建了白马寺。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普通高中生物教材中“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中“神经冲动的产生与冲动”的内容,设计教学片段的具体过程。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机械能”的内容要求是: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的片段如下: 想想做做 1.观察滚摆的运动(图11.4-2甲),谈论滚摆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转化的。 2.如图11.4-2乙,分析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动能、势能、功率等知识。 (1)分析皮球从手中落下又弹起的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完成“机械能及其转化”的教学设计。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