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简述幼小衔接工作小学化的表现及其危害。

正确答案

1.幼小衔接工作小学化的表现:
(1)提前学习小学的教材,如提前学习汉语拼音、书写汉字、提前学习小学的数学知识等,使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不是幼儿熟悉的、与之关系密切的周围生活中具体的人或事,而是大量抽象的文字或符号。
(2)用小学教育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对待幼儿园的幼儿。如用小学式的上课取代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教师长时间用言语讲授的方式进行知识灌输,追求立竿见影的短期学习效果等等。这些做法,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是造成儿童怕学、厌学、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重要原因。
2.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幼儿的成长发展极为不利,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幼儿时期,是身体各种机能迅速发育的时期,尤其是高级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的发育,常会使他们不停顿地活动,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如果把孩子限制在狭小的教室里,每天几小时静坐,将会使某些部分神经细胞长期处于抑制状态,严重制约身体各机能的迅速发育。
(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幼儿时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智力发展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思维的形式主要靠表象,而非抽象的词语或概念。幼儿思维的这种具体性和形象性,就决定他们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广泛地与人、与物直接接触,在动态生活中获得大量的感性经验,智力才有进一步发展提高的可能。
(3)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幼儿期是各种心理过程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一个人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的幼儿一般都比较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兴趣广泛,喜欢与同伴交往,喜欢得到成人的重视和夸奖。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幼儿是不会因为自己不断变换活动方式感到疲劳的,相反往往由于活动过于单调或重复而引起厌倦。幼儿园过多的集体教学活动,使得幼儿没有充分的游戏时间和自由活动时间,也使得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与幼儿进行更多的个别接触和交谈。而这些被挤掉的活动,却正是幼儿形成良好个性所不可缺少的。
(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大量实践经验证明,在幼儿园提前进行知识教育并没有达到为人学做好充分准备的教育目标。虽然在入学之初,幼儿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显得较为轻松,但事实上使幼儿处于一种松懈的状态,他们会以为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都是他们已经掌握的,没有必要再认真听讲,儿童表现为注意力涣散。这种不良学习习惯为儿童以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在幼儿园阶段,教师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的教材,如提前学习汉语拼音和书写汉字、提前学习小学的数学知识等,这使得幼小衔接工作中出现()现象。

    单选题查看答案

  • 简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在幼儿入小学后,有的新生在老师询问作业时,很轻松地说,“我不喜欢做”,“昨天,爸爸带我去姥姥家了,所以我没写。”这种现象要求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要()。

    单选题查看答案

  • 解决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在于()。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不应把其仅仅视为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而应把它置身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这体现了幼小衔接工作中()的指导思想。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要培养幼儿主动与同伴、老师交往,友好相处,这属于()方面的适应能力。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关于幼小衔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幼小衔接

    名词解析查看答案

  • 各国的幼小衔接大体可以归纳出三种类型,即()、()和()。

    填空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