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试分析佛教的冥想直观?

正确答案

佛教虽并不是一般地反对对世间知识的认识,但总的说来,还是以追求人生解脱为最终目的,所以佛教认为智慧比知识更重要。佛教智慧虽然也有知解意味,但主要是直觉作用,而不是在主客对待的格局中认识对象的思辨作用;它不是在时空条件下理解外物的经验性质,而是直接把握、体悟外物的本质或本性。佛教称这种智慧为“般若”。
为了获得这种智慧,佛教宣扬和提倡冥想直观,认为冥想直观是了知、把握、体悟宇宙人生的根本方法。大小乘佛教的观法很多,大体上说,小乘的观法有舍离倾向,即偏向于出世,大乘的观法则有出世意味,较少舍离世间法之意。
小乘佛教的五停心观比较有代表性。五停心观是使各种虚妄的即妨碍佛教修行的心理活动得以停止,进而关照宇宙人生真实的五种方法,即第一不净观(欲望多的人观想自己和他人的色身所存在的诸多不净之处,以便止息自己的贪欲心的观法)、第二慈悲观(多瞋多怒的人由亲人、朋友推及仇人,观想一切众生,生慈悲心,与乐拔苦,以息止瞋恚烦恼的观法)、第三因缘观(观想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取、有、生、老死等十二因缘的道理,以对治愚痴烦恼的观法)、第四界分别观(观想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十八界的构成,以纠正人们以为物事有实体的见解)、第五数息观(通过计算呼吸的次数,以使心思安定下来,达到集中精神的目标)。
大乘佛教以实相观为影响最大。实相观是指对宇宙万有的实相的观照。所谓实相即万物真实不虚的体相,指的是事物“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究竟一相,无二区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的存在状态。有两种办法观照、体悟实相:一是唯心识观,即“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所有作业,悉当观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若心住念皆当察知”,也就是观照一切事相唯心所现;二是真如实观,即派出见闻知觉,泯灭一切分别,“渐渐能过空处、识处、无少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定境界相,得相似空三昧。得相似空三昧时,识、想、受、行粗分别相不现在前”,这样就能直观事物真相。后来称前者为事观,后者为理观,为大乘佛教所普遍采用。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冥想直观是佛教认识论所主张的认识方法或途径。

    判断题查看答案

  • 试分析梁漱溟关于东西文化比较的逻辑及其结论?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经验论认为,人都赋有一种理智直观的能力。

    判断题查看答案

  • 缘起论”不是佛教理论的基石。

    判断题查看答案

  • 佛教、道教和儒家伦理规范成了隋唐封建统治制度作辩护的理论工具。

    判断题查看答案

  • ()在直观的意义上,就是借助人的感官所获得的关于对认识对象的事物的感觉和知觉。

    填空题查看答案

  • 佛教的宇宙观是缘起论,即它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起的。

    判断题查看答案

  • 试论述哲学对科学和思想文化的一般作用?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哲学的分析方式,突出表现为语言分析、心理分析、逻辑分析和()。

    填空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