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杨秀清在《谕英使文翰》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这表明太平天国的局限性在于()

A力图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

B小农的保守意识

C没有与外来反清势力联合

D对西方列强本质认识不清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从材料“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可以看出,太平天国领导人对西方列强认识不清,还以为西方列强是归顺天平天国的。故选D。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嘉奖“海外英民”,体现不出保守意识;C项错误,是迷惑项,无意义。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太平天国并没有认清外国列强的本质,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施政纲领、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相似试题
  • 杨秀清在《谕英使文翰》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这表明太平天国的局限性在于()。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杨秀清在《谕英使文翰》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这表明太平天国的局限性在于()

    单选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亦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 ——摘自1853年杨秀清等《谕英使文翰》 材料二: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摘自1859年洪仁玕《资政新篇》 请回答: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亦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 ——摘自1853年杨秀清等《谕英使文翰》 材料二: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摘自1859年洪仁玕《资政新篇》 请回答: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亦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 ——摘自1853年杨秀清等《谕英使文翰》 材料二: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摘自1859年洪仁玕《资政新篇》 请回答: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亦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 ——摘自1853年杨秀清等《谕英使文翰》 材料二: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摘自1859年洪仁玕《资政新篇》 请回答: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亦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 ——摘自1853年杨秀清等《谕英使文翰》 材料二: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摘自1859年洪仁玕《资政新篇》 请回答: 据材料二,归纳洪仁玕对外态度的要点(不要摘抄原文)。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亦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 ——摘自1853年杨秀清等《谕英使文翰》 材料二: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摘自1859年洪仁玕《资政新篇》 请回答: 概括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处和不同处。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分析《太平天国殿前左一指挥罗大纲、木官正将军吴如孝致英使文翰的照会》一文的语言特色。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