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赵树理及其创作在40年代后期获得广泛赞誉,而在50年代以后不断受到各种批评与批判,请分析造成赵树理前后不同遭遇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主观原因:
(1)赵树理的创作理想——“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即以文学的通俗方法,宣传和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同时,也站在农民的立场上,用小说的形式表达老百姓的声音。
(2)赵树理的创作情况——赵树理作为普通农民的代言人,总是能够相当尖锐地揭示出基层农村的斗争状况和普通农民的心理愿望。
(3)40年代后期,赵树理的创作基本符合自己的理想,同时也符合时代的需要,紧密配合了当时的实际工作,因而获得了广泛赞誉。50年代后,时代在变,而赵树理的创作思想却几乎没变,仍然是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为农民说话。特别是他对农村实际情况的了解,使得他总是“右倾”,一再受到批判。
(4)即使赵树理意识到了自己与时代的差距,努力加入“时代的大合唱”,也想写歌颂农村新生事物的作品,但他又不肯违背生活的真实,将歌颂也写成了揭露和批判,特别是对农村中的坏干部的批判。
客观原因:
50年代的新中国继承了自1937年后的战争文化规范,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文学被完全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赵树理显然不适应只许歌颂不许揭露的文学环境。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在赵树理小说影响下,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长期生活在山西农村的作家,形成了一个具有突出地域特点的创作流派,史称“()”派或“山西派”。

    填空题查看答案

  • 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写实型”和以()为代表的“抒情型”,在50年代形成了两大小说流派,即“山药蛋派”和“荷花淀派”。

    填空题查看答案

  • 90年代初“私人化写作”与90年代后期“时尚化写作”有什么不同?

    简答题查看答案

  • 90年代小说创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寒夜》是()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小说创作的后期代表作。

    填空题查看答案

  • 为什么说五六十年代农村题材小说创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诗派是40年代规模最大、影响也最大的诗歌流派。

    填空题查看答案

  • ()诗派是40年代规模最大、影响也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

    填空题查看答案

  • ()诗派是当时40年代规模最大、影响也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

    填空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