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一个寒冬的早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同学们在上早读,书声朗朗。我刚到校,来到班上,手插在裤兜里,脸对着全班同学。这时,一个学生走进教室。我大声说:“××,你为什么又迟到?把手放下站好……?”忽然,我听到有人叽咕:“……自己也迟到……”一个女同学正在向旁边的同学使眼色,脸上露出不服气的神情。我心头一惊,正要发作的火一下子熄灭了。这事儿使我陷入深思。平时,一些看起来很细小、很微不足道的事情,由于没有重视,结果给了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课上,有的学生被叫到前边板演,写完后随手粉笔往台上一扔,没有轻轻地放回粉笔盒;小干部用教鞭敲击讲台面要同学安静下来„„这不都是我的行为在学生身上的再现吗?我感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十分审慎。数十双眼睛好像数十面明澈澈的镜子,照得教师毫发毕现,不容你有丝毫的懈怠。案例中的情形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简答题查看答案
在老师的眼里,3岁半的小武可是一个“小能干”。记得刚进幼儿园的时候,别的孩子都在哭,只有小武一个人在哭声的包围中自得其乐地玩着,老师还为此让他当了好几天的“大班长”呢! 可是,小武又是一个让老师特别费神的孩子,因为他什么事儿都要自己动手,并且都要按自己的方式去做,别人教他也不行,更不用说让别人帮他去做了,为此小武也没少吃亏。 “这孩子这样自以为是,将来会有大苦头吃的!”每每当小武使“倔”时,老师总是这样无奈地说。 试分析小武的这种行为。
简答题查看答案
儿童身心发展的第一个高速期出现在3~6岁。
判断题查看答案
春天的早晨,孩子们陆陆续续来到幼儿园。早来的孩子们和值日生一起在给自然角里的各种植物浇水,突然发现一个花盆裂开了一道大约有两厘米宽的缝,孩子们觉得很奇怪。“花盆为什么裂了?”“花盆里面有什么?”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孩子们进行探索。孩子们把花盆撬开进行观察,最后发现是花盆里逐渐长大的小土豆把花盆撑破了。“土豆那么小,哪有那么大的劲?”有些孩子又产生了疑问。教师又利用饭后散步时间带孩子到操场上观察大树根。孩子们终于悟到:根真有劲。 本案例体现了学前科学教育活动组织中的哪种组织形式?请简要说明。
简答题查看答案
1903年中国第一个幼儿社会教育机构在()创立。
单选题查看答案
在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教育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系统,在教育活动之外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主体,还要处理好()。
多选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