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简述皎然诗论中“意”与“境”的关系,并分析他的“取境”有易、难两种情况的论述。

正确答案

皎然论诗歌创作的“取境”有易、难两种情况,这是诗歌创造中存在的实际情形。有时灵感开通,就会“佳句纵横”、“宛如神助”,创作顺畅,就是“取境”之“易”的表现。有时“取境”艰难:“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这是“取境”之“难”的情况。前者,陆机等已有相关论述,后者是却少有人触及,这是符合创作实情。有时灵感不能畅开,构思当然艰苦,只有继之以苦思冥想,才能深入采掘,遴选意境。他还认为“取境”时“至难至险”的作品:写成之后,如果又能不露凿斧痕迹,“观其气貌,有似等闲,不思而得”,这才是文章“高手”。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如何理解皎然“两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的诗论观点?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皎然的诗论作品最重要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唐代皎然的诗论代表作是《()》,另有《诗仪》一卷,全书已佚,只在其他书中有所引录。

    填空题查看答案

  • 皎然的诗论,侧重于探讨诗歌的艺术创造规律。而他关于诗歌内在艺术规律的探讨,较为集中的,则是()的创造问题。

    填空题查看答案

  • 教材认为:王夫之诗学理论的“现量”说的“现在义”就是传统诗论中的()

    单选题查看答案

  •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对传统儒家诗论中的“美刺”观点有何发展和突破?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教材认为:严羽诗论中的“()”是就诗歌创作主体而言的,“()”则是前者的对象和结果;即诗入直觉到的那种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

    填空题查看答案

  • 简述皎然的“诗教”观。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境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段诗论出自()

    单选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