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下面是两个关于教学目标设计的案例: 【案例1】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消费者享有哪些合法权益,知道什么是安全保障权、知情权、自主交易权、公平交易权、获得赔偿权、依法结社权、获得知识权、维护尊严权、监督批评权,知道什么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国家保护、社会保护、自我保护;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国家保护和社会保护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案例2】能自律,得自由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纪律,自由和纪律是不可分割的,自律才能有自由,理解自律与自由的关系; (2)通过自由与自律的关系,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自觉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 问题:【案例1】和【案例2】分别设计了课程的教学目标,请对比分析这两种设计方法,并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以上两个案例,虽然它们的教学目标都包括了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但认真分析一下,就不难看出,案例2是合乎要求的。案例1则存在一些问题,如认知目标多,几乎把教材的内容都罗列进去,未能突出重点;能力目标有些抽象,缺乏针对性,"培养学生运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知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方法和能力"就比较具体了。思想情感目标制定得不恰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显然与这节课不符,不是本节课的主要意图,本节课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树立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下面是两则关于教学目标设计的案例: 【案例1】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消费者享有哪些合法权益,知道什么是安全保障权、知情权、自主交易权、公平交易权、获得赔偿权、依法结社权、获得知识权、维护尊严权、监督批评权,知道什么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国家保护、社会保护、自我保护;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国家保护和社会保护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案例2】能自律,得自由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纪律,自由和纪律是不可分割的,自律才能有自由,理解自律与自由的关系: (2)通过自由与自律的关系,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自觉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 【案例1】和【案例2】分别设计了课程的教学目标,请对比分析这两种设计方法,并举例说明。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高中"随机抽样"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通过对具体的案例分析,逐步学会从现实生活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 ②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③以问题链的形式深刻理解样本的代表性。 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教学目标①,设计至少两个问题,并说明设计意图; (2)根据教学目标②,给出至少两个实例,并说明设计意图; (3)根据教学目标③,设计问题链(至少包含两个问题),并说明设计意图; (4)相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统计教学,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5)作为高中阶段的起始课,其难点是什么? (6)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后续哪些内容的学习有直接影响?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张老师"传统工业区"一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复习工业区位选择原理,分析鲁尔工业区区位特点、衰落原因、综合整治措施→得出分析传统工业区的方法→呈现辽中南工业区案例→分析辽中南工业区区位、特点及发展滞后原因、整治措施→辽中南案例的总结评价。 分析传统工业区案例--鲁尔工业区之后,再呈现类似案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源材料。 将学生分成四组,设置解决主题的四个不同核心问题,让学生利用鲁尔区案例得出的分析传统工业区的方法,展开对辽中南工业区的分析和讨论。 请几位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评价、分析、讲解、拓展,最后归纳案例,指出分析案例要从时间(过去、现在、将来)和空间(不同地区)两个视角来认识、理解、应用地理原理,同时指出不能仅由一个案例来理解原理,以免"以偏概全",因为案例尽管典型但还是有局限性的。该教学方法主要有哪些步骤?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张老师"传统工业区"一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复习工业区位选择原理,分析鲁尔工业区区位特点、衰落原因、综合整治措施→得出分析传统工业区的方法→呈现辽中南工业区案例→分析辽中南工业区区位、特点及发展滞后原因、整治措施→辽中南案例的总结评价。 分析传统工业区案例--鲁尔工业区之后,再呈现类似案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源材料。 将学生分成四组,设置解决主题的四个不同核心问题,让学生利用鲁尔区案例得出的分析传统工业区的方法,展开对辽中南工业区的分析和讨论。 请几位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评价、分析、讲解、拓展,最后归纳案例,指出分析案例要从时间(过去、现在、将来)和空间(不同地区)两个视角来认识、理解、应用地理原理,同时指出不能仅由一个案例来理解原理,以免"以偏概全",因为案例尽管典型但还是有局限性的。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张老师"传统工业区"一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复习工业区位选择原理,分析鲁尔工业区区位特点、衰落原因、综合整治措施→得出分析传统工业区的方法→呈现辽中南工业区案例→分析辽中南工业区区位、特点及发展滞后原因、整治措施→辽中南案例的总结评价。 分析传统工业区案例--鲁尔工业区之后,再呈现类似案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源材料。 将学生分成四组,设置解决主题的四个不同核心问题,让学生利用鲁尔区案例得出的分析传统工业区的方法,展开对辽中南工业区的分析和讨论。 请几位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评价、分析、讲解、拓展,最后归纳案例,指出分析案例要从时间(过去、现在、将来)和空间(不同地区)两个视角来认识、理解、应用地理原理,同时指出不能仅由一个案例来理解原理,以免"以偏概全",因为案例尽管典型但还是有局限性的。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张老师"传统工业区"一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复习工业区位选择原理,分析鲁尔工业区区位特点、衰落原因、综合整治措施→得出分析传统工业区的方法→呈现辽中南工业区案例→分析辽中南工业区区位、特点及发展滞后原因、整治措施→辽中南案例的总结评价。 分析传统工业区案例--鲁尔工业区之后,再呈现类似案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源材料。 将学生分成四组,设置解决主题的四个不同核心问题,让学生利用鲁尔区案例得出的分析传统工业区的方法,展开对辽中南工业区的分析和讨论。 请几位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评价、分析、讲解、拓展,最后归纳案例,指出分析案例要从时间(过去、现在、将来)和空间(不同地区)两个视角来认识、理解、应用地理原理,同时指出不能仅由一个案例来理解原理,以免"以偏概全",因为案例尽管典型但还是有局限性的。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江苏一位老师设计的两个教学案例: 案例一必修3中的《产业转移》这一课,选择了"为什么投资商选择投资锡山?"这样一个案例。先是通过材料分析,对锡山的两家纺织厂原料的来源、产品的市场进行对比,引出了影响产业转移的第一个因素--劳动力,学生很快就分析出锡山劳动力充足、廉价、素质高;再通过锡山是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的一段材料,学生提取到有关基础设施、优惠政策等这些影响因素,从而使学生能明了什么是内部交易成本…… 案例二在必修3的《荒漠化防治》一课中,选择了在歌声"月牙泉"的背景下,通过图片的展示,比较了月牙泉从前和现在形状、深浅的变化,从而引出了荒漠化的概念。在这样优美的情境下,学生都不由自主地被这一课深深吸引。使用该教学方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江苏一位老师设计的两个教学案例: 案例一必修3中的《产业转移》这一课,选择了"为什么投资商选择投资锡山?"这样一个案例。先是通过材料分析,对锡山的两家纺织厂原料的来源、产品的市场进行对比,引出了影响产业转移的第一个因素--劳动力,学生很快就分析出锡山劳动力充足、廉价、素质高;再通过锡山是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的一段材料,学生提取到有关基础设施、优惠政策等这些影响因素,从而使学生能明了什么是内部交易成本…… 案例二在必修3的《荒漠化防治》一课中,选择了在歌声"月牙泉"的背景下,通过图片的展示,比较了月牙泉从前和现在形状、深浅的变化,从而引出了荒漠化的概念。在这样优美的情境下,学生都不由自主地被这一课深深吸引。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江苏一位老师设计的两个教学案例: 案例一必修3中的《产业转移》这一课,选择了"为什么投资商选择投资锡山?"这样一个案例。先是通过材料分析,对锡山的两家纺织厂原料的来源、产品的市场进行对比,引出了影响产业转移的第一个因素--劳动力,学生很快就分析出锡山劳动力充足、廉价、素质高;再通过锡山是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的一段材料,学生提取到有关基础设施、优惠政策等这些影响因素,从而使学生能明了什么是内部交易成本…… 案例二在必修3的《荒漠化防治》一课中,选择了在歌声"月牙泉"的背景下,通过图片的展示,比较了月牙泉从前和现在形状、深浅的变化,从而引出了荒漠化的概念。在这样优美的情境下,学生都不由自主地被这一课深深吸引。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