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混凝土规范》的3.3.2条指出,"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进行计算",这个"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到底是怎样考虑的?

正确答案

依据结构力学知识,梁的最大挠度计算公式为,式中,l为计算跨度,M为梁的最大弯矩,EI为抗弯刚度,S为与荷载类型、支承条件有关的系数,例如,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S=5/48。
对于钢筋混凝土梁,由于其抗弯刚度在开裂之后不再是常数,不但随弯矩增大而减小,而且,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徐变性质,随时间的增长抗弯刚度也会降低。
依据《混凝土规范》,将按照标准组合得到的弯矩记作M,按照准永久组合得到的弯矩记作M,短期刚度记作B。M可以认为是一种长期作用,随时间变化不大,因此这一部分产生的弯矩需要乘以挠度增大系数θ,(M-M)这一部分产生短期挠度,不必增大,于是,受弯构件的长期挠度可以按照下式计算:
若将上式只采用M表达,写成,则需要有下式成立:
可见,在《混凝土规范》中,是利用刚度B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
《公路混凝土规范》中的处理与上述不同:先利用短期刚度求出短期挠度f,然后将f乘以挠度长期增长系数ηθ得到长期挠度。这种做法更容易看出是如何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
若以《混凝土规范》中的符号来表示挠度放大系数,可得
以M代替了M(《公路混凝土规范》中采用频遇组合作为短期效应组合,而非标准组合),以M2代替了M(单纯是符号不同),就成为《公路混凝土规范》6.5.3条条文说明中的公式6-20。可见,两本规范的做法本质上相同。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混凝土规范》7.2.4条原文如下:7.2.4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应符合本规范公式(7.2.1-3)的要求。当由构造要求或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要求配置的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大于受弯承载力要求的配筋面积时,按本规范公式(7.2.1-2)或公式(7.2.2-3)计算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z,可仅计入受弯承载力条件所需的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应如何理解?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混凝土规范》3.3.2条的条文说明指出,悬臂构件容易发生事故,对其挠度"从严掌握"。那么,"从严掌握"是如何体现的呢?从表中看,计算跨度按2倍取用好像宽松了呀。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对于《混凝土规范》的表3.3.2,有两个疑问: (1)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用公式f≤flim验算挠度时,是公式左边减去起拱值,还是右边7 (2)表下注4指出:"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l0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取用"。如何理解?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关于"截面塑性发展系数",有4个问题: (1)确定其取值的原则是什么? (2)《钢规》的表5.2.1中,γx1=1.05,γx2=1.2是什么意思? (3)若截面为T形,要求对腹板端部进行拉应力验算时,是否还需要判断翼缘的自由外伸宽度与厚度之比从而确定γx2是否取1.0? (4)规范4.1.1条指出,当梁受压翼缘的自由外伸宽度与厚度之比大于而不超过时,应取γx=1.0。意思是不是说,当双向受弯时,γy不受该限制?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砌体规范》7.2.3条第3款指出,验算过梁下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时,可不考虑上层荷载的影响,如何理解?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对于吊车的动力系数,《荷载规范》5.3.1条规定"吊车竖向荷载应乘以动力系数";而《钢规》3.1.6条关于动力系数的规定中,没有特别指出局限于"竖向荷载",似乎意味着吊车横向荷载也要乘以动力系数。如何理解?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钢规》4.4节规定了腹板屈曲后强度梁的计算,我有几个问题: (1)考虑腹板屈曲后强度有什么好处? (2)4.4.1条规定,,但是对Wχ却没有解释。在"受弯构件的计算"一章中,相同的符号还出现在4.2.2条与4.2.3条,道理上讲,该处Wχ的含义应与之相同,即"按受压翼缘确定的梁毛截面模量"。不知道这种理解是否正确? (3)是不是这时就不需要按单独受弯和受剪验算了,也不用验算局部稳定了?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地基规范》4.2.5条指出用压缩系数值α1-2划分土的压缩性,α1-2如何计算?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混凝土规范》10.2.14条关于钢筋混凝土梁内折角处的配筋,须注意哪些问题?

    简答题查看答案